【實驗室教學】 LaboratoryInstruc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在科學教學中,所謂實作(Practicalwork)泛指一切可以使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使用器材及操作儀器的各種活動。
由於許多理化及生物學的實作均於實驗室中進行,故一般均稱之為實驗室工作(Laboratorywork)。
實驗室的工作始終被視為是科學教育最明顯的特徵。
由於理化及生物學的本質,基本上是屬於經驗科學,知識透過研究而產生,研究是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進行,因此,學生學習科學也必須有實驗課。
實驗室教學的內容可單指一種活動亦可以是各種活動的組合。
這些活動包括:(1)實驗、練習及演示;
(2)視聽自我教學(Audiotutorial)/實驗室法,屬於一種個別化教學系統,整合實驗室工作以學習知識並增進理解;
(3)個別化教學系統法,如凱勒計畫(Kellerplan),全部以實際的材料,即實驗室中的儀器設備來進行教學,並強調精熟學習;
(4)個案研究法;
(5)計畫工作;
(6)參與研究。
這些設計的理念主要是源自大學的實驗室工作。
實驗室教學的優點主要有二:(1)實驗室工作的教學效果比由教師只教學生操作技能為優,可增進學生了解所使用的儀器。
實驗室工作可提供學生練習科學的探究過程與解題技能的機會,培養學生能鑑賞科學家的研究方法、發展學生的科學態度與在實驗室中的應變技能,同時也可因應學生之個別差異;
(2)在需要呈現大量的訊息和概念時,透過講解、討論和演示的過程之實驗室教學將比單純呈現內容的方式更有效率。
尤其在教導學生如何應用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時,實驗室教學更為有效。
實驗室教學的功能為:(1)提供具體的經驗促進科學概念的學習。
實驗室教學特別適用於培養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在實驗室教學的過程中,藉由同儕的討論及由教師所提供之挑戰,可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使其發現到自己所具有的錯誤概念(Misconceptions),進而鼓勵學生調適(Accommodation),形成新概念;
(2)有助於學習實驗室技能,如稀釋、蒸餾、過濾、染色、儀器操作等技能;
(3)有助於學習科學的探究技能;
(4)培養學生於實驗室的真實情境中應變的能力。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