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過度辯護理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2:10: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過度辯護理論

 

OverjustificationTheor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過度辯護是雷波(M.R.Lepper)和格林尼(D.Greene)所提出的一種認知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兒童在參與某種行為之後,會把該行為加以合理化,即在對行為的原因作解釋時,傾向於過分重視外在動機而忽略內在動機的歸因。

 

內在動機是指為了活動本身的緣故才從事該活動的動機,即使除了你以外沒有人知道也願意去做;

 

即行為的產生除了「做這件事」的直接酬賞外,沒有其他目的,如玩電腦遊戲、畫圖。

 

外在動機則是指為了某些外在的影響因素(如金錢、分數)才去從事該活動的動機,行為的產生是成了取得另一些事物的工具。

 

雷波曾觀察小孩從事出於內在動機的行為時,加入外在酬賞後的影響。

 

他首先觀察學前兒童在自由活動時間在教室內的活動情形,並記錄小孩花在繪畫上的時間長度。

 

接著,研究者將小孩隨機分派到下面三種情境之一:(1)預期的酬賞-研究者向孩子說明,只要畫畫,就可以得到一分獎品;

 

(2)不預期的酬賞控制-研究者只要求兒童畫畫,並沒有提及任何獎品。

 

但孩子若畫畫後,可以得到一分和第一組相同的獎品;

 

(3)沒有酬賞的控制-孩子畫畫後,並沒有任何酬賞。

 

二個星期後,研究者再觀察自由活動時間時孩童花在繪畫上的時間。

 

結果第一組孩童新花的時間少於其他二組,而對畫畫的興趣也低於最初觀察時期的興趣。

 

問第一組兒童為什麼以前常畫畫而現在較少畫畫時,這一組兒童會回答:以前是因為想得到獎品才常畫畫的,而將現在較不常畫畫的行為加以合理化。

 

由此可見,酬賞有時反而會帶走原本在遊戲中所享有的樂趣。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0:4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