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誠明之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1:16: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誠明之知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張子全書‧正蒙‧誠明篇〕中說:「誠明所知,乃天德良知,非聞見小知而已。」

 

張載將「知」分為二類:一是感性之知,即聞見之知,是後天獲得的;

 

一是理性之知,即誠明之知,是先天具有的。

 

二者層次不同,他說:「充其德性,則為上智;

 

安於見聞,則為下愚。」

 

張載所重視的「知」是誠明之知,而非聞見之知。

 

但他也承認聞見之知,有驗證的功能,有時也是需要的。

 

他說:「聞見不足以盡物,然又需要他,耳目不得,則是木石,要他便合得內外之道,若不聞不見又何驗?」

 

(〔語錄抄〕)誠明之知乃天德良知,是與生俱來的,非經驗的,故不可能經由聞見之知而產生。

 

張載說:「見聞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於見聞。」

 

(〔大心篇〕)德性之知不僅不依賴聞見之知,反而會受到聞見之知的束縛。

 

張載又區分「誠明」與「明誠」之別:「自明誠,由窮理而盡性也;

 

自誠明,由盡性而窮理也。」

 

(〔誠明篇〕)其立論源於〔中庸〕:「自誠明,謂之性;

 

自明誠,謂之教。」

 

亦即由至誠而自然明善道,叫作天賦之本性;

 

由明善道而達於至誠,叫作人為的教化。

 

故誠明之如係由盡性而窮理,蓋發揮人類與生具有之善良本性,自可通達萬物之理。

 

誠明之知屬先天的良知,故基本上是道德的,無不善,而聞見之知層次較低,雖未必為惡,但卻有惡的可能。

 

聖人具有誠明之知,故能與天一樣,無所不明。

 

人雖生而具有誠明的本性,但「誠」的表現不夠,不似天和聖人之誠純出於自然;

 

也就是說,一般人不免於「不誠」(欺騙,尤其常常自欺而不自知),要從明白道理上,知道誠的重要,努力避免「不誠」,如「不欺暗室屋漏」,就是無時無地不注意自己對「誠」的實踐,是「由明而誠」的途徑,達到本原的誠明境地,是從對「誠明之知」而實現的。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3:46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