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9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群性發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0:47: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群性發展

 

SocialDevelopmen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群性發展是指融合個體與群體和諧發展的動態歷程。

 

對於群性發展的相關研究可在發展生物心理學(DevelopmentalPsychobiology)、社會學習論(SocialLearningTheory)、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DevelopmentTheory)、社會心理學(SocialPsychology)及生態學與演化論(EthologyandEvolution)等學科中發現其蹤跡,所以群性發展可說是一個科際整合的重要課題。

 

群性發展強調的是由個人融入群體的歷程,但是這個歷程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係,亦即個人不僅被動地改變自我去適應社會,有時亦發揮主動的功能對社會產生影響。

 

因此,群性的發展並非排除個性,而是使個性與群性更為調和。

 

群性發展就其主題而言,通常包括依附、社會認知、道德、攻擊、利他行為、同儕關係、性別類型與領導等;

 

就其範圍而言,包括從小到老的發展歷程,也包括家庭、學校與社會各個層面。

 

群性發展一般而言有其模式可循,通常會依循年齡的增長與成熟度。

 

有關群性發展的理論,培里和巴茜(D.G.PerryandK.Bussey)於一九八四年出版的〔群性發展〕(SocialDevelopment)一書中提出了五種主要的理論:一是佛洛依德(SigmundFreud)的心理分析論(FreudianPsychoanalysisTheory),將群性發展視為個體不斷地在解決本我、自我與超我間衝突的歷程;

 

二是特質理論(TraitTheory),將群性發展視為個體預存的內在特質與外在環境的互動歷程;

 

三是社會學習理論,將群性發展視為受到外在環境不斷影響與改變的歷程;

 

四是認知發展理論,將群性發展視為個體內在結構與環境互動且隨年齡增長,引發結構調適與改變的歷程;

 

五是人性學(Ethology),將群性發展視為物種為求生存目的的發展過程。

 

總之,群性發展是自有人類以來的事實,但對於這一主題的研究卻仍待科際整合理論的開拓。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3:4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