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痺不仁】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痿痺不仁」一語出於〔二程集〕卷二上,為明道先生語。
其義在釋仁體。
其文云:「醫書言手足痿痺為不仁,此言最善名狀。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
認得為己,何所不至?
若不有諸己,自不與己相干。
如手足不仁,氣已不貫,皆不屬己。
故『博施濟眾』乃聖之功用。
仁至難言,故止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欲今如是觀仁,可以得仁之體。」
這是由近取諸身,以明仁體。
仁體可感而不易說,借具體手足身體來說明。
人心與身體四肢為一體貫通,手足痿痺為不仁,是就醫書上說,不仁即是手足沒有知覺,不能感受痛癢,也不能運動,是手足和心失去聯繫,有了阻礙。
反之,若「仁」則手足自有感覺,而可以運動自如。
仁體亦可如是說,人如是非不明,義理不識,是心不仁,其行為自然也不合於仁。
所以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猶如自己的手足一般,把萬物看作是自己的事,則無所不至。
〔論語〕說「博施濟眾」,就是聖人以天下事為己事,人饑若己饑,所以說是聖功之用。
仁體最不易以言語說明,只因其是悱惻之實感,是人與人之感通,所以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當下之實感,也是無止境的實踐。
所以說「痿痺不仁」是「近身取譬」,而顯示仁心之實體。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