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理性】 KommunikativeRationalität,CommunicativeRationalit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溝通理性是哈伯瑪斯(JurgenHabermas)重建社會科學理論之基礎。
哈伯瑪斯之溝通行動理論(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即在發展此溝通理性。
溝通理性是社會科學之理論與實踐最根本之結合點。
哈伯瑪斯溝通理性乃透過反省康德自我反省理念、黑格爾之自我形成(self-formation)絕對精神之現象學反省、馬克斯意識型態批判、解放理念建構而成。
由對知識理論之建構轉為對溝通理性理論之建構。
於溝通理性中,哈伯瑪斯在於處理:在對意識型態批判之際,不致陷入心懷一種意識型態去批判另一種意識型態的窘境。
於〔溝通行動理論〕一書中,哈伯瑪斯透過「普遍語用學」、「溝通能力」、「理想溝通情境」、「有效宣稱」等觀念為溝通理性建立基本規範。
(上述名詞之意涵請參見各相關辭目。)
析言之,溝通理性乃透過語言、釐清存有爭議性之理性;
普遍語用學即為建立溝通理性根本之規律;
社會行動情境必須是可以溝通之情境,理性溝通方能進行與達成其目的。
溝通理性之主要目的在於通透之理解,否則溝通可能被扭曲。
由此可知,哈伯瑪斯認為溝通理性具有社會與歷史的觀念,不同於韋伯之工具理性。
韋伯之工具理性屬於工具性認知的理性,所講求的是以有效達成目的為依歸。
哈伯瑪斯認為此種理性雖有其確切性,但過於狹隘,故提出溝通理性以補其缺罅。
溝通理性為克服片面向理性的限度,以見於古希臘時期所謂之「理性」(logos)與互為主觀理性相連接。
由主體「理性」保證了溝通之追求真理或理性之共同目的;
相互主體則捐棄了權威壓迫、追求一統之企圖。
故溝通理性可克服各個主體各懷其意識型態,以致理性共識受扭曲或限制之弊。
哈伯瑪斯之溝通理性合蘊兩個目的:一是為批判的社會理論建構規範性基礎;
二是為歷史與社會行動尋找相互理解,乃至達成共識的途徑。
但歷史與社會面也各只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面,故溝通理性也非全面普遍之理性。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