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9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楊東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0:16: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楊東明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楊東明(1548~1624)字啟修,號晉庵;

 

明河南虞城人。

 

萬曆八年(1580)進士,授中書舍人,歷禮科給事中,曾「請定國本,出閣豫教」,國本即太子;

 

又曾上河南飢民圖,薦鍾化民前往救饑;

 

後被貶官,家居二十六年中,凡有民間利病,無不身任。

 

光宗時,復出為太常少卿;

 

熹宗時,累遷至刑部右侍郎。

 

著有〔青瑣藎言〕、〔飢民圖說〕。

 

楊東明的學術思想,係與鄒元標、馮從吾、孟秋、耿定向等人問辯,而得到王守仁心學之傳。

 

其後在晚明危亡之勢的衝擊下,覺悟到「現成良知」和「以無為本」的思想並不能扶危定傾,就不再受空虛的心學所拘限,而轉向經世致用的實學。

 

首先,東明主張氣本論,認為氣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太極即氣」的命題,如說:「盈天地間皆氣質也;

 

即天地亦氣質也,五行亦陰陽也,陰陽亦太極也,太極固亦氣也,待未落於質耳。」

 

其次,堅持理氣合一的觀點,認為理與氣「渾是一物,毫無分別」,如說:「蓋氣者理之質也,理者氣之靈也,譬猶銅鏡生明,有時言銅,有時言明,不得不兩稱之也。」

 

黃宗羲譽之「可謂一洗理氣為二之謬」。

 

其三,在人性論上提出「氣質之外無性」的命題,不贊成宋儒「人有二性」之說,認為人性只有氣質之性,義理是氣質之性情,氣質即義理;

 

用理氣合一的觀點,藉氣有清濁的不同,說明人性的善惡,而且氣分陰陽,中含五行,所以氣顯出雜揉偏勝,而構成了人性不善的根源。

 

不過因本質自在,善根自存,所以人性仍無不善,如他說「無善無惡者心之體」是就心言,而非就性言,對陽明思想被誤解有澄清之功。

 

但又因他將人性的道德高下,歸結為先天稟氣的差別,容易忽略後天的社會環境和教育的作用,亦宜善加分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4:4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