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獲得模式】 ConceptAttainmentMode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概念獲得模式」是指藉由發現某些對概念是重要的性質以及了解某些對概念來說並不重要的性質來界定義整個概念。
也就是說,概念獲得模式強調的是經由正例與反例來清楚的了解概念的性質。
甘特(M.A.Gunter)、艾斯特(T.H.Estes)與施瓦布(J.Schwab)於一九九五年曾明確的說明概念獲得模式可以分為下面幾個步驟來進行:步驟一:選擇一個適合教導且性質可辨別的概念。
步驟二:決定這個被選定的概念包含有哪些重要的性質:例如正方形是幾何物體、有四個邊、所有角均為直角、相對的邊平行且相等。
步驟三:盡可能的想出有關的正例與反例:正例必須包含全部的重要性質,反例則須包含一些必要的和一些不必要的或是錯誤的性質。
步驟四:對學生說明活動的目的是要學生逐步理解概念,並用自己的話對此概念下定義:告訴學生現在須舉出有關這個概念的正例和反例,學生的工作是要整理一張特徵表,用來區別正例和反例。
步驟五:開始建立特徵表,讓學生提出任何他們注意到的性質:不計對錯,只把所有提出來的都記錄下來。
如果有無關的性質出現,可在討論時加以刪除或修改。
列出來的反例則可做為比較之用。
步驟六: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來建立一個定義,這個定義要結合黑板上有關正例的重要性質。
步驟七:建立概念定義後,再展示更多的正例和反例,以便測試學生是否真正了解。
然後要求學生舉出例子,並加以說明為何這個例子符合這個概念定義。
步驟八:進行上述活動後,教師與學生討論這個過程。
當學生去察覺自己建構概念的歷程時,學生的思考會愈清楚和具體,對他形成概念有幫助。
步驟九:評量學生的反應:可給學生一個挑戰性的工作,去擴增這個概念定義,並說明擴增的概念與此概念的關係如何。
概念獲得模式的目的不只是要學生學會此概念的定義,最重要的是要學生參與定義的過程,以及建構出自己理解的概念知識。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