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發展模式】 ConceptDevelopmentMode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概念發展模式」是由組合相同的事例和意見來分類的歷程。
甘特(M.A.Gunter)、艾斯特(T.H.Estes)與施瓦布(J.Schwab)等於一九九五年將概念發展分為六個步驟:步驟一:盡可能地列出重要項目:在形成概念之初,最重要的就是舉例。
教師設定主題之後,要求學生列舉出與主題有關的項目,學生依個人經驗或曾經學過的教材來想像。
教師將學生所提出來的項目寫在黑板上,以便進行下一步驟。
步驟二:集合這些列舉出來的項目:為了要幫助學生概念發展,教師除了要學生列出項目外,還要他們進行分類的工作,學生可以依自己的想法或特殊理由來分類。
例如:學生將蜜蜂、蝴蝶、蜘蛛等歸為一類,並說明為何將牠們分在同一組。
步驟三:替分類後的集合命名:在這個步驟中可能發現一種現象,即年長的學生會使用較為簡潔的字來命名,年幼的學生則會使用簡單的辭彙來命名。
當學生對命名有困難時,教師可以提示或替他們命名。
例如:教師幫助學生為蜜蜂、蝴蝶、蜘蛛這些項目取一個名稱是「昆蟲」。
步驟四:重組每個人的集合,由其中找出新的集合來:在上面三個步驟中,已經完成一系列的分類命名的活動。
現在是要重複上述一到三的步驟,並對那些已經分類命名的項目再增加項目或重新組合,然後再次的分類,思考各項目間的關聯性。
最後仍要命名。
步驟五:歸納及摘要資料以形成知識:在這個步驟中,教師要求學生瀏覽整個黑板,注意觀察所有的項目與命名,並試著以最簡短的語句來陳述這些項目。
通常人們會有一種「不是……,就是……」的思考方式。
例如:有些人認為「萬聖節」是有趣的,有些人認為「萬聖節」是可怕的,他們沒有想到「萬聖節」同時充滿了樂趣和危險。
在這個步驟中,學生要學習更深入的、更具包容性的去思考問題。
一件事同時可以具有許多的風貌,甚至可以擁有兩個相互矛盾的特質,要讓學生懂得去欣賞事物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步驟六:評估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學生經過學習後的進展情形如何,測試學生列出的項目是否多樣化,以及分類是否恰當和具有彈性。
在整個概念發展模式中,其實就是要讓學生的心智發展更加成熟,使學生思考更寬廣、更多變、更具有創意,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