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藝術】 MinimalAr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極限藝術是一九六○年代後期發端於紐約,而後盛行於美國的一種簡潔幾何形體的藝術,又稱為「基本構成」(PrimaryStructure)或「ABC藝術」(ABCArt)。
極限藝術的主要特點為精簡的幾何形態,純然客觀、不帶個人主觀感情表現的創作態度,以及標準化而毫無個性的作品要求。
因此,極限藝術強烈反對一切自然再現的具象藝術,以及具表現主義作風的抽象雕刻,尤其反對「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Expressionism)極其主觀的個性表現。
極限藝術可說是現代藝術簡化論傾向的極致表現,它肇始於俄國絕對主義畫家馬列維基(KasimirMalevich,1878~1935)。
他摒棄藝術上的象徵手法,而創造出純理性的構圖,是第一位用抽象幾何圖形來構成畫面的畫家,著名作品為〔絕對主義構成:白之白〕(SuprematistComposition:WhiteonWhite),實為簡化論的濫觴。
緊接著新造型主義的孟德里安(PietMondrian,1872~1944),他使用水平、垂直的黑線條和紅黃藍三原色,譜成極簡潔的幾何抽象繪畫,他認為繪畫本身便是一件物體,有其存在的權利,無需畫家再進一步敘述。
極限藝術承襲這些藝術理念,然後再進一步約減,不同的是,極限藝術抵制這些幾何抽象藝術數學式和抒情式的構圖,尤其反對向觀賞者提出美學的問題。
極限藝術認為:一件藝術品有其固有的真實和美,若把個人的主觀表現減至最低限度,則事物本身自會浮凸具本身存在的真實性和美感。
同時,藝術應對每一個人傳達相同的感覺,因此,藝術創作應捨去偶然性的「殊相」(Specificity),而展現基本幾何形體的「共相」(Generality)。
這就說明了極限藝術的藝術理念乃是:藝術除了令人體會形體固有的美外,別無其他意圖。
極限藝術受到司帖拉(FrankStella)的「成形畫布」(ShapedCanvas)觀念的啟發—司帖拉的繪畫作品,內框與造形一致,形成單一實體,且厚的部分從壁面凸出,有浮雕約立體效果—而極限藝術則進一步演變為三度空間的雕刻,也就是以建築結構的基本形體,作絕對簡單、穩定的幾何形構成,並採用綜合性材料,如:玻璃鋼、塑料、金屬片或鋁片,作組合式雕塑;
如東尼‧史密斯(TonySmith)和大衛‧史密斯(DavidSmith,1906~1965)的作品,他們製作了許多盒狀造形的雕塑品,這些由圓柱體、圓盤和長方體的盒狀物,以不對稱的排列焊接組合而成,直接影響了一九六○年代興起的極限藝術家們。
極限藝術力求作品的客觀化,以及不帶任何主觀情感表現的特質,無非是要強調藝術品本身的實質意義,並企求在概念化藝術越來越遠離藝術對象的真實性時,重新思考幾何圖形在現代藝術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亟盼在藝術作為物體的實質性和指謂意義之間,取得新的平衡。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