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慎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23:48: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慎到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慎到戰國時期趙國人;

 

曾游學於齊之稷下,「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

 

〔漢書‧藝文志〕法家類著錄〔慎子〕四十二篇;

 

現在看到的則是〔群書治要〕所節錄的逸文,而非全貌。

 

〔荀子‧非十二子篇〕中批評慎到「蔽於法而不知賢」,「尚法而無法,下修(不循)而好作」。

 

又在〔天論篇〕中指他「有見於後,無見於前」。

 

唯慎到與申不害所謂「無為」,不盡一致。

 

莊子說:「慎到的思想為『棄知去己』,易言之,即『無知無為』。」

 

申不害要達到的「無為」,是著重「術」之「因」;

 

而慎到要達到的「無為」,是強調「勢」之「因」。

 

因此,後代學者便說申不害重「術」,而慎到重「勢」。

 

慎到的思想強調乘勢、因道、定分、任法、使臣。

 

茲列述於下:1.乘勢:慎到認為國君治理國家,是憑藉「權勢」,他說:「故賢而屈於不肖者,權輕也;

 

不肖者而屈於賢者,位尊也。

 

堯為匹夫不能使其鄰眾,至南面而王,則令行禁止。

 

由此觀之,賢不足以服不肖,市勢位足以屈賢也。」

 

慎到不僅為國君的集權建立理論的依據,進而更指出:「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於眾也。

 

……夫三王五伯之德,參於天地,通於鬼神,周於生物者,其得助博也。」

 

所謂「得助」,就是「得勢」,而「得勢」亦即「集權」之意。

 

2.因道:道是外在客觀的存在,非主觀意志所能改,故只能因其道而行。

 

他在〔因循篇〕中說:「天道因則大,化則細,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為也,化而使之為我,則莫不可得而用矣。」

 

即因人之情,化其「自為」而「為我」,便可得而用之。

 

3.定分:〔慎子‧君人篇〕載:「大君在法而弗躬,則事斷於法矣。

 

法之所加,各以其分;

 

蒙其賞罰,而無望於君也。

 

是以怨不生,而上下和矣。」

 

由於人為的標準不能做到絕對準確的程度,故慎到主張用客觀標準的「法」來達成「各以其分」,他說:「法雖不善,猶愈於無法。」

 

4.任法:人君治國,必須要做到「據法依數以觀得失」,「無法之言不聽於耳,無法之勞不圖於功,無勞之親不任於官,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所在」。

 

慎到認為:「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於人間,合乎人心而已。」

 

所謂「合乎人心」,即是「因人之情」,而「因人之情」也就是「因道」;

 

人間唯有「因道」,才能得「勢」達到「集權」的目的。

 

唯法家所講的「集權」,並非逞獨夫之私欲,而是要「合乎人心」,「因人之情」,以此慎子強調「唯法所在」。

 

不過,法家所講的「法」不是不能變的,所以慎子又說:「故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有法而行私謂之不法。

 

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變法者君長也。」

 

國君既能立法,又能變法,大權集於一身,豈能不專制獨裁?

 

5.使臣:慎到主張國君使臣在於賢而不在於忠,說:「將治亂,在乎賢使任職,而不在於忠。」

 

因「忠未足以救亂世」。

 

故慎到在〔知忠篇〕中說:「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過職,而職不得過官。」

 

可見其重「勢」而不重德思想之一斑。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4:5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