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9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道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23:14: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黃道周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黃道周(1585~1646)字幼元,號石齋,明福建漳浦人。

 

以家境貧寒,無力延聘名師,幼年所學,多出於家教;

 

七歲讀父藏書,過目成誦;

 

後又隨伯兄切磋,凡數年,對經傳子籍,旁及詩、賦、聲律、鉛汞、陰陽之學,無不精研。

 

年十四,便慨然有四方之志,常挾策遠遊。

 

聞博羅有韓大夫賢而好士,其家多異書,一日杖策行,遂造焉;

 

大夫與之語而大悅,曰:「此儒者也,今日任斯道者,非子其誰?」

 

因留與諸子處,遂得盡觀所未見書,俱錄以歸。

 

後又從事象數之學的研究與著述,並致力於驗算觀測。

 

如此刻苦力學的結果,使他在學問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天啟二年(1622)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為經筵展書官;

 

舊例,經筵展書官必奉書膝行,道周以經筵道尊不宜有此,獨以平步進。

 

越二年,東林黨人周起元受魏黨迫害下獄,道周傾家救之。

 

尋丁母艱,負土築墓,居家守墓,並繼續撰著〔三易同璣〕一書。

 

崇禎二年(1629)起原官,處事嚴正公平,剛直敢言,拒絕一切請託,權貴子弟多為側目;

 

是時,小人恨故相錢龍錫之定逆案,借袁崇煥邊事以陷之,下獄論死,廷臣無敢言者,道周抗疏頌冤,龍錫得減死。

 

五年正月,又上疏言易數,諷刺首輔溫體仁,並諫勿用小人,帝益不懌,乃削籍為民,二月出京師,秋至杭州,於大滌書院講學。

 

七年,道周與諸弟子相從講論,談經之餘,常勸人讀史,並著〔懿畜〕前後編,表彰歷代中興有為之臣,此可窺見道周革新朝政之志,始終不懈。

 

同年,又講學紫陽書院,記述與學生之疑難質問,匯成〔榕壇問業〕一書。

 

崇禎九年起用為右中允;

 

十一年升任少詹事,充經筵日講官;

 

十二年六月,道周彈劾楊嗣昌、陳新甲、方一藻三人,帝召對時又犯顏諫爭,不少退,觀者莫不戰慄,直聲振天下,以帝袒護寵臣,道周謫為江西布政司知事,未任,即離都返鄉,講學著書,又撰成〔孝經大傳〕一書。

 

十三年江西巡撫解學龍疏薦地方人才,謂道周足堪大任,上怒其朋比,一並逮捕入京,廷杖之,並下刑部獄,戶部主事葉廷秀,太學生涂仲吉上書頌道周,亦株連入獄;

 

道周在獄中,同獄者多來問學。

 

十四年,道周謫戍廣西;

 

越年秋,復原官,以病返鄉,居家著述〔孝經集傳〕、〔坊記表集傳〕等書。

 

十七年三月,京師陷,福王朱由崧即位,改元弘光,起用道周為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時馬士英把持朝政,道周進言,均不見用。

 

五月,南京陷落,弘光政府崩潰,唐王朱聿鍵在福州接位,改元隆武,起用道周為武英殿大學士,是時朝政由鄭芝龍把持,與道周不合,乃自請赴江西,以備恢復。

 

七月,道周率部下及門人千餘人,從福州九行,所至遠近響應,得義兵九千餘人,由廣信出衢州,十二月進至婺源,遇大清兵,戰敗被捕復解送江寧,抗節不屈,於隆武二年就義,享年六十二歲,諡忠烈。

 

道周在學術方面,並無師承,除居官外,一生均從事講學,著述;

 

海內從之問業者達幾千人,〔明史〕稱其「學貫古今」。

 

道周的著作有四十餘種,近二百卷,約百萬餘言;

 

其內容以討論〔易經〕者居多,受北宋邵康節影響,注重象數。

 

在理學思想方面,以朱學為主,在〔朱陸刊疑〕一文中,則又主張調和朱、陸。

 

在易學方面,道周認為〔易〕就是日月天地等自然之理,是對天地的自然狀態及其變化規律的表述,因此治〔易〕者,要以「天道為經」,「日月為本」。

 

道周又認為理、象、數二者,有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關係,「數」則是反映自然法則的理的依據;

 

「理皆一象」,「象皆一數」,不能離開象、數而言理。

 

道周又把〔易〕、曆、律聯繫起來,指出曆有至理,皆出於〔易〕,曆以〔易〕為本,以〔春秋〕為用,把〔易〕看作是曆律之本,是治曆法和定樂律的根據;

 

並強調治〔易〕注重天象的觀察和實測,這是很進步的見解。

 

在格物致知論方面,他認為外界事物是人們認識的本源,因此道周所講的格「物」,是探索關於天文、曆象、鳥獸、草木等客觀的自然事物之理,而不是朱熹所講的「明善復初」窮天理、明人倫的主觀的道德的善。

 

因此道周認為格物致知,是要實實用工,要多讀書,刻苦用功,先博後約,博約交進。

 

他認聖人之所以有大學問,就是能刻苦學習,善於思考。

 

在道德修養論方面,道周特別強調要「修己以敬」;

 

所謂修己以敬,並不是獨善其身,而要能安民,安天下百姓。

 

此外,他又把修己以敬與「誠」相聯繫,認為「誠是天道,敬是人道,『修己』修到『誠』處,便與天地同體」。

 

而在由敬而誠的過程中,還須有慎獨的工夫。

 

至於在人性論方面,道周仍承襲孟子的性善論,不過他不贊成宋儒氣質之性的說法;

 

他認為人性之初,未有上智下愚之別,只要後天持之以恆,細心踏實努力去從事學問修養,則中品之人皆可成為上品之人。

 

由此可知,他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而否定了人先天氣稟的命定論。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5:0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