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飲食文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23:09: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飲食文化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飲食文化是有關人類飲食方面的技術、習慣和儀式活動,包括食物的選擇、獲得、處理、保存與食用方式等。

 

飲食是人的本能需慾,然而由於人類文化的進展,使此種本能活動加入許多衍生的技術、習慣儀式性規範和美感要求,遂使飲食成為富饒意義的文化。

 

人們的日常飲食不再只是滿足生理需要,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性儀式,具有社會聯繫、團體情感再確認的功能。

 

而烹飪藝術則使本能慾望和美感創造巧妙結合。

 

不同的民族文化由於生活條件和歷史際遇的差異,形成不同的飲食文化。

 

差異首先表現在食物的選擇。

 

食物選擇牽涉到自然資源限制、生產技術和社會習俗與觀念,後者尤為關鍵因素。

 

一種東西是否可當作食物,多半受到習俗規範的限制,例如:中國人以牛、羊、豬、雞、鴨的內臟為食物,某些歐美民族則不以這些為食物;

 

又如豬肉是大部分族群的食物,回教卻視之為禁忌。

 

食物獲得的方法和技術在原始社會,因生活條件影響,發展出採集、漁獵、畜牧、種植等方法,因獲得方法不同,形成食物選擇的方向。

 

又食物的獲得與社會權力有關,有權者往往取得食物獲得的優先權。

 

時至今日,由於技術的傳播,各文化在獲取食物的技術方面已無太大差異。

 

同時對食物保存也各依方便而有冰凍、鹽醃、糖漬、燻乾、晒乾等技術。

 

食物處理或烹飪方式最能顯出文化的差異。

 

李維斯陀(ClaudeLévi-Strauss,1908~)認為每個社會使用不同的烹飪方式來處理食物,是由文化改造加工的結果。

 

烹飪技術大抵有煎、炸、燒、烤、燻、滷、燉、蒸、煮、涮等,再配合上各種調味料,呈現出文化特色。

 

食物取用的方式含有習慣或儀式,更顯示出文化差異,如取食工具、食物擺設、進食的禮儀等,尤其後者,常常成為判別文化高低的主要指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1 03:3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