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師親友】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隆師親友意即崇隆良師,親近益友。
隆師親友是荀子在〔修身篇〕中提出修養品德的良方,亦即借助關切自己品德者的提醒勸誡,以自我惕厲,改過從善。
〔修身篇〕中說:「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
是我而當者吾友也;
諂諛我者吾賊也。
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
意思是說給我恰當批評的人就是我的老師,給我恰當贊許的人就是我的朋友,諂媚阿諛我的人則是賊害我的人。
所以有德的君子隆重良師、親近益友,而厭惡賊害其德的人。
根據荀子學說,人生而只具本然嗜欲、情緒思慮,必須經過後天教育,勤學修身,積善成德,才能成為有品德的人。
因此在荀子看來,後天良好的學習環境,包括客觀的禮義法度、文化典籍,以及良師益友,較個人先天的氣質才性對個人品格形成更為重要。
其中師友尤為學習受教所必不可少的助力,如〔勸學〕中說:「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溲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論文取友稍有不慎,便可能受到影響而敗壞自身品格。
至於良師更是求學過程中不可或缺者(參見「師法隆積」、「師術」),〔勸學〕中說:「學莫便乎近其人。
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
方(仿)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
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這裡「其人」便是為良師的君子,整段意思是說學習受教最便捷的方法莫過於親近良師。
禮樂法度雖有規則但其細節意義卻有待解說,詩書記載故事而不切合現實,春秋簡約隱晦,不能使人通曉其意。
因此詩書禮樂的學習,均有賴良師的指導解說,甚至身教示範。
效仿良師,習聞其言說,必可得到普遍尊敬,進而周詳世事。
所以說學習受教最便捷的方法莫過於親近良師君子。
總結以上可知,荀子的教育思想特別重視價值經驗的浸潤傳承。
受教者如果能隆師親友,親賢遠侯,聞善言則懼,聞惡言(諫言)則拜,在道德修養上必能日進不已,遠離於咎。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