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天賦能力為教育目的】 UnfoldingofInnateAbilitiesasAimofEduc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開展天賦能力為教育目的,建立在一個假設上,即自然賦予每一個人各種能力,如知覺能力、認知能力、德性能力、理性能力等,經由教育的發展而展現出來。
換言之,人之有潛在的能力,就如同植物的種籽、動物的受精卵,經過發展與成長的過程,然後能成形為個體。
十六世紀的康門紐斯(J.A.Comenius)便主張人天賦地就具有知識的、德性的與虔誠的種籽。
這些種籽,每一個人都具有,只是潛存於個人身上而沒有實際的顯現出來。
於是他提出了人是可教的動物的說法,說明人的各項能力,都潛在性地存在著而需要經由教育的發展實現出來。
另一位自然論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齊(J.H.Pestalozzi)認為每一個兒童天賦地有著各種能力,如情感、氣質、情操、認知及知覺等,有待於適宜的環境來激發其成長。
因此教育的探討必須從兒童心靈的發展觀點為之,而不是從已經發展成形的成人來立論。
教育的實施是由內而外的發展歷程,絕不是由外而內的形成歷程。
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F.W.A.Froebel)在〔人的教育〕(EducationofMan)一書中,強調教育的目的不是將外在的種種加添在個人身上,而是將個人內在的種種逐一引導出來。
大致上,傾向於自然主義的教育家,多半會採取開展天賦能力為教育目的,如巴斯道(J.B.Basedow)、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蒙特梭利(M.Montessori)等都是。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