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學校】 Landerziehungshei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鄉村學校的先驅者利茨(HermannLietz,1868~1919),基於其對學校疏離人性之反動,一八九八年率先在德國依增堡(Ilsenburg)創立第一所重視規範操守、自我教育的德國鄉村住宿學校。
他將其學校生活理念付諸實際的同時,也左右了二十世紀初(1900~1930)所有嚮往「人的教育」實驗工作者之改革方向。
這股崇尚生活的教育風潮,很快地蔓延開來,影響所及,二十世紀初在德國各地,如哈爾茲(Harz)、圖林根(Thueringen)、羅恩(Rhoen)及奧地利、法國都設有類似的鄉村住宿學校。
一八九六年,利茨經由其師賴恩(Rein)介紹到英國的艾巴禾姆(Abbotsholme)住宿學校停留一年;
翌年即發表其第一本著作〔恩洛托巴(Emlohstobba)——小說乎?
真實乎?
〕揭示其鄉村學校教育之理念。
由該著作之名稱,即知其想法受英國友人雷迪(CecilReddie)一八八九年在艾巴禾姆設立住宿學校理想之影響。
(將Abbotsholme字母由右拼到左,即是利茨第一本著作之書名。)
艾巴禾姆的住宿學校追求簡樸的、健康的生活形式,重視體能、勞動與團體生活;
利茨的鄉村學校反對枯燥的主智主義,揚棄遠離生活經驗的歷史課程,鄙視錯誤的教師權威和考試制度,強調學生和教育者(並非每一位教師都是教育家)共同生活、共同遊戲、共同工作,不滿令人精疲力竭、道德腐蝕的都市生活,將學校設立於山林裡,以教育德國青年愛上帝、愛家園、愛人類為主要宗旨。
利茨一九一一年之論著〔德國國家學校〕(DeutscheNationalschule),對此詳細論述。
利茨受宗教、國家及社會動機引導,從事國民學校改革;
由於其看重道德教育、自我教育及高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基於課程與教學,所以其學校改革運動不啻是一種生活改革。
他認為能量來源或有價值的教育力量,乃植基於鄉土空氣、土地耕作和手工勞動,因此上午課程每一節次為四十五分鐘,常在野外、樹蔭或溪邊進行,課程結束後,下午即從事園地耕作、栽培花草、木工、運動等團體活動,晚上則以唱詩、朗讀或說故事等感性方式涉獵德國文化材。
學校裡有許多大型的運動場,傳授各項工藝活動的工廠,此外遊戲、漫遊、團體生活、農牧活動和簡樸的食宿生活皆屬學校日常作息。
由於利茨理想中的古典人文教育,較重視介紹德意志家園的社會科目、德文、藝術課程、體能教育和實際的操作訓練,是以英文等外文課程被安排於七年級。
鄉村學校內的團體組織以家庭結構為中心,由五至十二個兒童和一位教育者組成一教育群體,教育者擔任父親的角色,藉著和孩童共同生活,樹立典範,影響彼此的思想習慣。
每一「家庭」共同生活的範圍很廣,如膳宿、郊遊、每週兩晚的家庭聚會等都以家庭為單位。
利茨期許鄉村學校成為年輕人的第二個家,年輕人可以依其先天體能、心靈、意志及智慧在此養成其高度健康的生活思想體系,發展對所有美善的事情感到快樂的性情。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