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璘】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舒璘是陸象山的學生。
象山之學的流傳,遠不及朱熹之盛;
象山是江西人,但其學派之流傳卻在浙東,其中楊慈湖(簡)、袁絜齋(燮)、舒廣平(璘)、沈定川(煥)四人,既同學又同鄉,世稱「甬上四先生」。
舒璘(1136~1199)字元質,號廣平,浙江奉化人。
青年時期曾游太學,受到張南軒(栻)的教益;
後與其兄舒琥(西美)、弟舒琪(元英)同受業於象山。
孝宗乾道八年(1172)中進士,歷任信州教授、江南西路轉運司幹辦、新安教授、徽州教授、平陽令、宜州通判等職。
舒璘家居講學時所建私墊名廣平書院,故學者稱他為廣平先生。
著作有〔廣平類稿〕、〔詩禮講解〕等,諡文靖。
舒璘治學力求平實,以篤實不欺為主。
自言:與兄琥、弟琪,同受業陸子之門,兄弟皆頓有省悟。
又曰:「吾非能一蹴而入其域也,吾惟朝夕于斯,刻苦磨厲,改過遷善,日有新功,亦可弗畔云爾。」
舒璘為官,雖未膺重寄,然關心民瘼,不尚空言,楊簡在所撰〔舒元質墓志銘〕中稱:「時世故紛揉,天災沓臻,國病于需,民艱於食,元質緯不暇恤,憂常在公,于是議常平,商鹽政,經荒策,論保長,凡為書若干事,上之刺史守尉,其采而試者,效輒響應。
當道(指丞相留正)廉而賢之曰:『文學、政事,兩擅其優,是為天下第一教官。
』」黃棃洲在〔宋元學案.廣平定川學案〕中,亦指出:「廣平之集,久不傳矣,近得之其子孫,所論常平,茶鹽、保長、義倉、荒政,皆鑿鑿可見之行事,而言學者甚寡。」
足徵其言事多於論學。
舒璘學宗象山,主張心是本源,乃人的倫理道德的根本出發點。
他關心現實的社會生活,而不強調心是充塞宇宙、是萬物的本質等道理,亦不取持敬之說,而主張言忠信、行篤敬,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於此等處致力,則此心不放,此理自明,躬行愈力,則德性益明。
〔宋元學案〕中載其任徽州教授時,常「以身率之,教諸生以日用常行之道,諸生漸知所向方。
先生(舒璘)不憚勤勞,日日詣講,隆冬酷暑,未嘗少怠。
築風雲亭,以時會集,暮夜亦間往。
日有講求涵泳之功,質有頑鈍不善者,循循善誘,不敢加忿疾,端渠矱以感格之。
謂諸生曰:『某亦幼不知學,及壯入成均,藉師友發明,以拯淪胥之患。
』」其教不厭有如此者。
楊簡在〔舒元質墓志銘〕中指出:「元質于書無所不貫,尤精於毛鄭詩。
……自磨厲于晦翁、東萊、南軒及我象山之學,一以貫之。」
舒璘亦自言其學:「南軒開端,象山洗滌,老楊先生(指楊簡之父楊庭顯,亦舒璘之師)琢磨。」
他認為朱、陸之學沒有根本的分歧,故思想帶有折衷色彩。
楊簡又謂:「元質孝友忠實,道心融明。」
袁燮則云:「元質平生發於言詞,率由中出,未嘗見一語之妄。」
從他同學對他的評價,可見其人品。
他曾多次謝絕別人的薦舉、饋贈,也不登貴入門第去趨炎附勢,言行一致,為時人所重。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