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善政不如善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5:2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善政不如善教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善政不如善教」出於〔孟子.盡心上〕;

 

孟子說:「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

 

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孟子的意思是說,為人君者與其用明文規定的政治法度來管理約束人民行善,不如用聲樂雅頌等正樂來感化人民。

 

因為音樂對於人心的潛移默化,比法令規章的強力約束還有效,也能更持久,例如〔禮記.樂記〕對於音樂改善人心的作用說:「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就是說,聖王喜歡音樂,是因為音樂可以深入人心而改善人心,達到移風易俗的功用,因此先王特別重視樂教。

 

國君如能效法先王的這種做法,將為人民所樂於服從,更能顯示國君的高瞻遠矚與仁德昭著,也更能獲得人民的尊崇與愛戴。

 

孟子分析:如果只是施行良好的法令制度,就只能以外在的約束來牽制人民的行為,人民因為怕處罰即服從,這種施政方式,頂多只取得人民的稅賦,卻得不到人民的愛戴。

 

反之,如果能對人民施以良好的道德教化,就能逐漸變化人心,人民長期接受聖德的教化,久之自能知道禮義、崇尚仁義。

 

這種方式,滿足了人民心靈層面上的需求,因此能獲得人民的真誠擁戴,使天下人歸心。

 

(參見「以善養人」)我國自堯舜以來,便以禮樂陶冶人民,培養人民的氣質,實行道德禮義的教化;

 

孔子和孟子都主張這種作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8:42 , Processed in 0.218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