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程若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5:09: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程若庸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程若庸字逢原,宋休寧人;

 

從雙峰(饒魯)及沈毅齋(貴珍)得朱子之學。

 

淳祐間,受聘為湖州安定書院山長,馮去疾創臨汝書院於撫州,復聘為山長。

 

咸淳間登進士第,授武夷書院山長;

 

累主師席,學者稱為徽庵先生,其從遊者甚盛,程鉅夫、吳澄、范奕、吳錫疇等皆其門人。

 

所著有[性理字訓講義]、[太極洪範圖說]、[斛峰書院講義]等。

 

若庸論學,引龜山先生楊文靖公之言曰:「古之學者,以聖人為師,其學有不至,故其德有差焉。

 

人見聖人之難為也,故凡學者以聖人為可至,則必以為狂而竊笑之。

 

夫聖人固未易至,若舍聖人而學,是將何所取則乎?

 

以聖人為師,猶學射而立的,然的立於彼,然後射者可視之而求求中,其不中,則在人而已,不立之的,以何為準。」

 

又嘗語羅公仲素云:「今之學者,只為不知為學之方,又不知學成要何用。

 

此事大體,須是曾著力來,方知不易。

 

夫學者,學聖賢之所為也,欲為聖賢之所為,須是學聖賢所得之道。

 

若只要博古通今為文章,作忠信愿愨,不為非義之士而已,則古來如此等人不少,然以為聞道則不可。」

 

其志聖希道之意,溢於言表。

 

若庸又引程子之言曰:「莫說道將第一等遜與別人,且做第二等。

 

才如此說,便是自棄;

 

雖與不能居仁由義者差等不同,其自小一也。

 

言學便以道為志,言人便以聖為志。

 

是志也,坐春立雪之時,身體心驗之舊矣,道南之教,寧不以是為先務乎!

 

由龜山、豫章而延平,逮吾朱子,大成集焉,推其說以教天下後世,至明且備。」

 

可見其志學之誠與為學之勤。

 

若庸嘗取其後集所答劉季章書,畫為四等之圖:其一等曰聖賢之學;

 

其二等曰仁義名節之學;

 

其三等曰辭章之學;

 

其四等曰科舉之學。

 

有剽竊架漏而不入等者;

 

有志於第二等而未能篤實者;

 

有志於第一等而不能無過不及之偏者;

 

有在二三四等中不安於小成而能勇進於一等者。

 

大抵三四等識趣不高,奪其舊習,雖有甚難,而其不變,亦自不足為世輕重。

 

惟第二等資質稍高,一生謹畏,循規守矩,向仁慕義,不為不力;

 

惜其不知向上更有聖賢之學,切於身心而為事業之根本者焉。

 

今之收拾人才,推廣聖賢學向血脈,正須著力救拔此一等人,而不可與其下二等概而視之也。

 

若夫聖賢之學無他,始由此以為士,終即此以為聖人;

 

始由此以修身,終即此以平天下。

 

即知此道是天地間自然之理,又知此學是吾人本分之事。

 

既能真知而篤信之,則其趣向自然正當,其志氣自然勇決,其工夫次第必能向上尋覓,不待他人勸率,而自不能已矣。」

 

更示人以學為聖賢之方法。

 

楊龜山曾說:「學而不聞道,猶不學也。」

 

程若庸則說:「創書院而不講明此道,與無書院等爾。」

 

程若庸所要講明的道是:「以此心言,莫若一誠字,誠者五常百行之根柢也。

 

以此理言,莫若一中字,中者,應事接物之準則也。

 

對而言,則此心此理,不可偏廢;

 

單而言,則心不外乎此理,理不外乎此心,誠可以兼中,中亦可以兼誠。

 

堯舜禹湯言中,誠固在其中;

 

[中庸]通書言誠,中亦不在其外。

 

朱子謂理只是一個理,舉著全無欠缺,且如說著誠,則都在誠上。

 

說著仁,則都在仁上,說者忠恕,則都在忠恕上,只是這個道理血脈,自然貫通,其此之謂歟!」

 

若庸一生講學,均在闡明此一道理。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1 05:33 , Processed in 0.07812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