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普遍性】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4:08: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普遍性

 

Universalizabilit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普遍性與規約性(參見「規約主義」)在道德判斷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依據規約主義,道德判斷具有規約性(prescriptivity),其功能在指導選擇與規約行動。

 

但是若僅強調規約性,則判斷本身將只是自我利益的慎思而已;

 

如其要成為道德判斷,則必須結合另一要素:普遍性。

 

普遍性本身是一個邏輯論題(LogicalThesis),意指一個有關言詞意義,或是「只單獨依賴言詞意義」的論題。

 

依規約主義的主張,言詞的意義有兩種,一是描述意義(descriptivemeaning),一種是評價意義(evaluativemeaning),而道德言詞同時兼有這兩種意義。

 

道德判斷的規約功能是根據評價意義而來;

 

普遍性的論述依據,基於言詞描述意義的規則,例如稱讚某事物是好的或某行動是對的時,則須應用某些理由以說明讚譽的意義。

 

語言的使用要注意一致性的意義規則,此外,描述意義的主要特徵是依據「相似性」概念。

 

如果有人承認兩件事物完全相似,並使一些言詞描述到其中一件事物上時,便必須地使這些描述語詞用到另一事物上;

 

否則就是違反意義規則,即違反邏輯的一致性要求。

 

規約主義主張道德判斷正如描述判斷是可以普遍的,但在前事例中,決定描述意義的普遍規則不只是意義規則,而且是實質的道德原則。

 

關於道德判斷的普遍性通常有三點誤解需加以澄清:一是視之為「實質的」道德原則,另一是以之為必須預設先前存在某種較簡單的一般原則,最後則是將其與一般性混淆。

 

首先,普遍性是一個邏輯的性質,用來說明道德語言的運作,不許對於完全相似或若干方面相似的行動或事項,作出不同的道德判斷,所以普遍性是一個「形式」原則。

 

其次,道德原則雖然必須普遍化,但不必一般化或簡單化,甚至於用文字使之公式化,而是類似康德(Imm.Kant)強調的「意志自律」(theautonomyofwill),即基於普遍性的要求;

 

道德行為者要為自己決定原則,同時意欲其成為普遍的法則。

 

最後,一般性(generality)和普遍性有別,一般的跟特指的(specific)相對,程度不同;

 

普遍的則與單稱的(singular)相對,差別並非程度的。

 

簡單地說,一般性與特指性相反,普遍性則與特指性能相容。

 

最後一點,在德育義涵中。

 

普遍性作為邏輯的論題時,並不在於要求道德判斷的基礎必須一般化,相反地,個人隨著道德意識的發展,對於經驗中例外或限制的逐漸認知,使個人的道德原則個性化,但這並不礙普遍化。

 

因而德育的教學必須始於一般的道德規則,這是因限於兒童理性發展的經驗事實;

 

但德育並不止於此,尚要積極地協助兒童發展特殊但仍普遍的道德原則,以生活於迅速變遷的社會。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11:06 , Processed in 0.1249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