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提學使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3:59: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提學使司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提學使同為清末省級教育行政機關。

 

清代入關之初,沿明舊制,各省設提學道,綜理全省科舉事宜,雍正年間改設提督學政,此後即成定制。

 

晚清新式學堂逐步興辦,事體益繁,舊制學政漸無能肩負主管重責。

 

光緒二十八年(1902),張之洞首先在湖北成立學務處,籌辦文實大小學堂;

 

次年張之洞等擬議籌定學堂章程時,編著[學務綱要]一冊,已規劃各省於省城設學務處,以資管轄全省學務。

 

光緒三十年,湖北學務處因應實務需求分設屬官,釐定審訂、普通、專門、實業、游學、會計六科,置總提調一人,總理全省學務。

 

而直隸省亦倣行成立學校司(學務處),首置督辦一人,由總督遴任,下轄專門教育處、普通教育處、繙譯處三處,另設支發所掌管經費。

 

除行政業務外,湖北學務處和直隸學校司亦重諮詢,故前者設諮議員,後者設參議,均職司議事之責。

 

上述發展代表省級教育行政機關改革的嚆矢。

 

光緒三十一年(1905),廢科舉、設學部後,由於學政已無力綜理一省學稱,故學部與政務處會奏裁撤學政,各省改設提學使司提學使一員,秩正三品,地位在按察使之前,歸督撫節制,所賦予地方較重權責,不似學政事權不屬,與督撫互為敵體。

 

各省於省會置學務公所,以提學使為首長,下設總務、普通、專門、實業、會計、圖書六課,每課設課長、副長、課員等,仿漢代辟召之例,遴選學行俱優之官紳,由提學使呈請督撫委派。

 

另又置學務議紳四人,由提學使延訪本省學望較崇之士紳充任,並設議長一人,由學部慎選奏派。

 

以上官制與職權於次年奏定的相關章程中規定更詳,其中課長官階為五品,副長及省視學為六品,一年委派一次,議長及議紳給予薪資。

 

另各省皆設教育官練習所,歸督撫監督,由提學使聘請本國或外國精通教育人員講演,每日均有課程,自提學使以下所有學務人員,每週至少須上堂聽講三次,以增進學識。

 

光緒三十四年,學部針對省學務公所六課的職員名目及員額作畫一的規定,後市依憲政編查館奏准之議,改課為科。

 

至於提學使司所轄學稱,在光緒三十四年確立,凡一省之高等學堂,以至小學堂,包括實業學堂,不得因學堂設立經費籌自他處,或學生畢業歸他處任用,即將該學堂管理權限畫歸他處,所有一切教課規程、設備規則,及師資生徒事務,均由提學使司參核。

 

綜上以觀,晚清設置提學使司及學務公所六課(科),其規劃目的在因應普設學堂後繁重之學稱,課以地方重責;

 

除執行外,亦已兼及諮詢、視導及進修的功能,以使學務之推展更求精進。

 

至於齊一員額作法,雖旨在防止人事浮濫,但各省學務實繁簡不一,捨棄因地制宜的權宜體制,適足以阻滯若干繁盛省分之發展。

 

民國成立之初,省教育事業因政局不靖,無暇兼顧,各省多只在都督府民政司下設教育科,二年(1913)都督府改為省公署,方將教育科提升為教育司,次年又改同為科。

 

到民國六年,當局鑒於教育為立國之根本,故決議設置獨立之官廳,此即省教育廳體制之濫觴;

 

此後雖又因時局而多有調整,但教育廳仍漸成省教育行政機關之定制,至於特別市(直轄市)則另設教育局以司其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1 08:31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