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祭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2:08: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祭義〕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祭義〕為〔禮記〕第二十四篇,旨在說明祭祀的含義。

 

祭禮的法制表現於外,而蘊藏其中的才是祭祀的義旨。

 

先王制禮,皆依據天理、人情、事宜、物變而生,兩萬存恆久不易之深義於其中。

 

故〔禮記〕第二十三篇〔祭法〕雖詳述天神、地祇、人鬼的祀典,卻猶待〔祭義〕篇推闡其義旨,並旁引舊聞以證成。

 

全篇二十三章,分五部分,首段說明祭祀之義,其次談禮樂之養人,三段說孝親之道,四段說尚齒之義,篇末又專言祭祀。

 

析其緣由,因事死事生其道相同,故藉祭祀而談孝道。

 

事父事兄其道相同,故又藉事兄之心推明敬老之義,藉孝親而談尚齒。

 

即以首段所論,以明祭祀之含義。

 

首先,祭祀次數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因季節景物的轉變,引發人們追念思慕先人的感情,故按季節舉行莊嚴而隆重的儀式,一方面回表達追悼的心意,另一方面可用以寄託情感,此即〔祭義〕所云:「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

 

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

 

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

 

秋,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

 

樂以迎來,哀以送往,故禘有樂而嘗無樂。」

 

其次,主祭者的心理狀態在祭祀前須作調適,散齋七日,將外面的事物預作安排和處理;

 

然後致齋三日,思念死者生前的起居、笑語、志趣、願望和嗜好,若能神清志壹以思慕之,則所要祭享的親人形貌,將會活現在眼前。

 

此即〔祭義〕所云:「致齋於內,散齋於外。

 

齋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齋三日乃見其所為齋者。」

 

接著,在祭祀當天還要盡其誠懇之意,奠告時彷彿在神位看到親人面容;

 

祭畢轉身出門,心情肅穆地好像聽到親人的說話聲;

 

出門之後,耳邊彷彿還聽到親人發出的長嘆;

 

由此可見君子對於父母的敬愛極為專一,存歿一致。

 

在世時恭敬孝順,去世後虔誠祭享,終身不辱沒父母的名聲。

 

此即〔祭義〕所云:「祭之日,入室,傻然必有見乎其位;

 

周還出戶,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

 

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

 

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平日,聲不絕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

 

致愛則存,致慤則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

 

君子生別敬養,死別敬享,思終身弗辱也。」

 

由此可大致了解〔祭義〕篇的要旨,也是現代人對父母應有的心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1 11:1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