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0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現象學方法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2:00: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象學方法論

 

MethodologyofPhenomenolog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現象學學說在教育社會學上的應用雖是一九七○年代「『新』教育社會學」崛起後的產物,但其學說卻可遠溯及十九世紀末期的心理主義(Psychologism)或歷史主義(Historicism),以及二十世紀初期胡塞爾(EdmundHusserl)的哲學思想。

 

現象學的研究與象徵互動理論有某種程度的關聯;

 

此二學派均關切個人對現實認知的方式,及對這種認知的反應。

 

就象徵互動理論看,所謂的象徵,包括語言、文字、符號、手勢、動作等,無所不在。

 

這些象徵都代表某種東西、某種意義、或某種觀念、思想及情緒。

 

不過,它們的發展是社會性的,人們藉由互動的過程來表達其特定的意義、價值與思想,是用來溝通的。

 

此派學者基本上是以社會心理學的觀點來分析社會現象,是一種接近社會學中心論題的社會心理學觀點,但其研究單位並非社會結構,也非個人內在的人格,而是互動中的個人,其研究重點亦在於互動的性質與過程。

 

他們認為在人際互動的過程中,個人總是先將對方的想法或看法加以吸收和解釋,然後才有行動反應。

 

因此,社會只不過是由一群互動中的個人所組成。

 

由於個人的互動行為不斷地在修改和調整,於是社會乃不斷地變遷。

 

但是對現象學者來說,個人對現實世界的社會建構,基本上是透過個人心靈主觀加工後的社會知識。

 

將現象學學說系統化應用在社會學研究者的舒茲(AlfeedSchutz),曾就「什麼是日常生活世界裡行為模式的知識基礎?」

 

嘗試將知識分為「技巧的知識」(knowledgeofskills)、「實用的知識」(usefulknowledge)及「祕方的知識」(knowledgeofrecipe)三種。

 

根據其看法,第一類的知識是最具確定性的基本形式,最不會受到懷疑,人類行走的技巧即屬之;

 

第二類的知識是曾經有效地解決過某種問題的知識,雖非人們絕對信賴,但具有高度的可信度,譬如開車的技巧等;

 

第三類的知識則屬於習慣性的知識,不定性最高且富變化性;

 

在某些場合,似乎被認為是唯一可行的方式,個人也依此而進行歸類與互動模式的運作,但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又看成為行動者個人創意的反應(innovativeresponse)。

 

就此特殊情境而言,知識也可視為個人「自傳的表白」(biographicalarticulation,含有所謂的知識隱私性。

 

知識的這種變異與隱私性,僅是社會範疇下的個人自傳式表白,無科學研究的價值。

 

但知識的內在基礎與根源,原則上仍是社會和文化制約,才是科學研究的對象。

 

此派論者認為,我們所應探究的是感官可以直接了解的現象,或各項事物如何進入我們意識的過程。

 

研究的重點也應在於現實世界是如何透過社會過程而建構,以及個人又如何會以此方式來思考,換言之,此學派所關切的主題,是在一般常識或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相互了解,以及如何對此世界共享相似認知的過程。

 

他們認為,行動者對別人行動之了解,是一種「類型化」(typification)的過程。

 

行動者在日常生活中,是以一般常識或一既存的詮釋架構,去掌握別人行動的意義。

 

因此,現象學這種探討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切「想當然爾」現象的原始面目的觀點,以教育研究領域為例,就代表著檢視教學語言中一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辭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15:47 , Processed in 0.10937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