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理想類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1:52: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理想類型

 

IdealTyp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理想類型是指一種概念(concept),這種概念的特性是以一種極端或純粹的形式表現出來,不過理想內容所指的確實內容在現實中卻甚少出現。

 

雖然如此,理想類型仍然反映了現實中的某些層面,而且也可以用作對於現實進行判斷、說明與研究的基礎。

 

當代社會學家韋伯(M.Weber,1864~1920)從一位政治史家耶林奈克(GeorgJellinek)借用了「理想類型」一詞,以區分歷史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分析概念」(analyticalconcepts)和「分類概念」(classificatoryconcepts)的不同。

 

分類概念指的是將一套類似的現象以某一共同名詞來代表,分析概念則是與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合理性」(rationality)判斷有關;

 

韋伯認為,後者是合於理想類型的,因為「它使自己離開了現實」。

 

韋伯之意,理想類型雖然仍與現實有所關聯,但畢竟是一種抽象的純粹概念,若僅由現實,是無法將理想類型予以否證。

 

韋伯提出理想類型的主要目的,是在闡明社會科學家們在形成某些抽象或一般概念時的程序,如「完全競爭的市場」(thepurecompetitivemarket)、「科層體制」(bureaucracy)、「交易」(exchange)等。

 

雖然如「完全競爭的市場」等類的理想概念在現實中並不存在,但是此等概念在關於經濟行為(economicbehavior)的理論中仍具有啟發與說明的作用。

 

韋伯所提出的「理想類型」的觀念,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中固然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理想類型與其「經驗性的指涉」(empiricalreferents)間的確實關係,則仍然顯得曖昧不明。

 

韋伯的理想類型雖是抽象的、一般的,但是它的形成過程也與研究者對於研究對象之可見行為中某些重點的強調有關。

 

韋伯也承認,要接受或放棄某些理想類型,還是與個別的理論家本身有關,特別是他的「機智」(tact)。

 

這使得理想類型的形成有些過於獨斷,當然也引致了不少的批評。

 

如實徵論者就喜歡將理想類型化入理論性概念的一般分類中,並且也要去測量實際現象與理想類型間的差距。

 

因此他們希望要由理想類型的共類,進入更為精確的「操作化概念」(operationalizedconcepts)中。

 

而詮釋學(hermeneutics)者則強調,在社會科學家進行概念的建構時,必然離不開研究對象的先前生活世界(lifeworld)中已有的「類型化」(typification)過程,而韋伯則過度急於以他自已的理想類型來取代行動者(actors)對於社會現象意義的「類型化」。

 

雖然韋伯的觀點遭致了不少批評,但是他的理想類型在今日仍具有相同的吸引力。

 

韋伯建立理想類型的原意雖不在成為一種待測試的模式,但是當今的許多社會學家們仍把理想類型當成是真實世界的測試的模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1 19:51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