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覆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8:51: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覆祥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張履祥(1611~1674)字考夫,號念芝,浙江桐鄉縣人,因住楊園村,所以學者又稱他為楊園先生。

 

生於明萬曆三十九年,卒於清康熙十三年。

 

張履祥於明亡後,便隱居江、浙,為私人講授而終老一生。

 

他一直維持漢民族人格,堅持忠臣不事二君的信念。

 

他的思想是反王學而崇朱學,亦即反明學而復宋學,在清朝初年,實為開風氣之先。

 

對於程子的「存心致知」,對於朱子的「居敬窮理」,張履祥的均極推崇。

 

他說「程門四字教,曰存心,曰致知。

 

朱門四字教,曰居敬,曰窮理。

 

居敬所以存心也,窮理所以致知也,一也,而朱益緊切矣。

 

學者舍是更無學法,未有入室而不由戶者。」

 

張履祥主張實事求是,倡導實學的教育,所以講求篤實踐履,反對以交游為事與盜取虛名的偽學者,因此講學四十年,門生眾多,但卻從不舉行弟子拜師的儀式。

 

他在平日講學時仍經常自修,為學非常勤奮;

 

生平著作很多,均以程朱之學為主要範圍,死後由門人將其編輯成〔楊園全集〕。

 

張履祥對於教育並沒有特殊的意見,平日講學「祖述孔、孟,憲章程、朱」,所以他的思想以孔、孟為主,方法方面,便採行程、朱的方法。

 

在私人講學的四十年中,對學生諄諄訓誨,認為最重要的二項是「辨心術」、「求實學」。

 

他說:「讀書先要正其心術,心術者為木之根,穀之種。

 

根先壞,千枝萬葉總無著,種稂莠,栽培茲養適為害耳。」

 

意指人的行為受心術或思想的支配,如果思想純正,行為也自然純正。

 

因此兒童開始學習就要教他辨別心術何者為正確,將來才會步入正途,就如種穀子一樣,好的種子,必然能長出好的稻穀。

 

此外,張履祥認為實學便是切合於生活的學問,要肯喫苦、真正花精神去進德修業,要效法孔子下學而上達、朱子居敬窮理努力不懈的工夫,而不是盜取虛名或博聞強記或怠惰悠忽。

 

除了「辨心術」與「求實學」外,張履祥平日訓勉學生「立身四要曰愛、曰敬、曰勤、曰勉」,以陶冶品性。

 

也要求學生讀書要以〔小學〕及〔近思錄〕二書作為入門必讀的書。

 

他說:「學者不從二書為門庭戶牖,積漸以進,學術終是偏枯,立身必無矩法。」

 

此外,諸如〔顏氏家訓〕、〔二程全書〕以及宋儒各家語錄等,也是他要求學生必讀的書。

 

張履祥又認為選擇教師「須擇老成之士有品行有學識者,方能造就得弟子」,而且教師還要負全責教誨弟子。

 

他說:「子弟教不率從,必是教之不盡其道,為父兄師長者但反求諸己,未可全責子弟也。」

 

至於讀書方法方面,張履祥主張要熟讀聖賢書,以聖賢者的言行作為立身的規矩準繩,務求古人言行與日常行為習慣能切實可參考應用。

 

所以他主張讀聖賢書要「體立於心」,要「驗於心」,還說「見得聖賢所說道理無非先得我心之所同然,由此積漸以厚,則讀書纔有用處,方是實學」。

 

張履祥注重德育,要子弟養德養身,令各書〔白鹿洞學規〕於座右,並講解〔呂氏鄉約〕。

 

居鄉時親自下田耕作,告學者治生以稼穡為先,「能勤稼稱,則無求於人,而廉恥立;

 

知稼穡之艱難,則不妄求於人,而禮讓興」。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5:14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