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瀾】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張瀾(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人;
自幼隨為塾師的父親讀書。
光緒二十年(1894)中秀才,補廩生,先後執教於鄉村私塾和廣安紫荇書院;
二十八年(1902),入成都尊經書院攻經史;
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弘文書院師範科;
三十年(1904)在留日學生會上倡議慈禧退朝,還政於光緒,被清政府駐日公使派人押送回國;
回國後,任四川順慶府官立中學堂正教習、成都游學預備學堂訓導長。
三十二年(1906)回南充,創辦民立兩等小學、南充縣立高等小學及南充端明女學;
宣統三年(1911),與蒲殿俊等領導四川保路運動,被推為川漢鐵路股東大會副會長。
武昌起義後,出任四川軍政府川北宣慰使,期間又與地方人士共同創建南充縣立中學校、南充實業學校、南充果山蠶業社。
民國二年(1913),當選國會眾議院議員,加入進步黨;
三年(1914),袁世凱解散國會,重返四川接任南充中學堂校長;
四年(1915),護法戰爭爆發後,聯絡駐軍,在南充宣布獨立,響應討袁;
五年(1916)任嘉陵道尹;
六年(1917)被北洋政府任命為四川省省長,曾以省長名義,向北洋政府交通部商撥川漢鐵路股款利息,資助二百多名四川青年赴法勤工儉學,其中有陳毅、趙世炎、劉伯堅等人。
九年(1920)解除省長職務,遂在南充繼續興辦教育,並聯絡地方人士成立南充地方自治籌備處,創辦〔民治日報〕。
民國十四年(1925),成都大學成立,被任命為第一任校長,仿效蔡元培辦理北京大學的榜樣,網羅省內外學有專長的人士來校講課,提倡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並揭櫫「大學為最高學府,包羅眾有,學生對於各種主義之學說,均可盡量研究,以求真理之所在。
言論思想,固不禁人之自由,不得因某某研究某種主義之學說,而輒牽入政治問題,攻訐其不當,違反學府性質,損失學者態度。」
由於其主張為當政者所不容,十九年(1930)被迫離校,仍回南充繼續辦中小學教育。
二十四年(1935),與邵從恩、盧子鶴等發起組織「四川省鄉村建設期成會」,提倡推廣鄉村建設運動。
二十六年(1937)抗戰爆發後,膺聘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二十八年(1939)與黃炎培、章伯鈞等在重慶發起成立「統一建國同志會」;
兩年後,該會改組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黃炎培任主席,不久黃辭職,張瀾繼任主席;
三十三年(1944),該同盟改稱「中國民主同盟」,推張氏為主席;
三十五年(1946)一月,參加政治協商會議。
一九四九年以後,仍以民盟主席身份參與各項政治活動;
九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張氏大半生從事教育工作,培養的學生有朱德、羅瑞卿、任白戈等,著作有〔說仁說義〕、〔四勉一戒〕和〔墨子貴義〕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