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 ChineseCalligraph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書法在我國包含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乃是以中國傳統的毛筆、紙、墨、硯為工具的一門講究字體之美與文學之美的藝術。
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
中國人很重視「法」,因此,「書法」所謂的「書寫之法」,在用筆、結構、章法各方面,都有其獨到的要領,各家亦有所不同。
例如:用筆,有所謂提、按、方、圓、疾、澀、力、勁,也就是如何利用筆鋒、筆力的一些特殊用語,關於筆鋒的名稱,則又有所謂逆鋒、回鋒、露鋒、中鋒、側鋒、偏鋒。
字體的結構方面,篆、隸、楷書是具有規則性之書體;
行書則是介於楷、草之間的一種書體;
草書則用筆與形體的減省變化很大,但各書體都有章法、有組織。
中國書法遠在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已頗具藝術價值,它具備了中國書法的初型。
殷亡周興,金文取而代之,為周代書體的主流,以其鑄刻於鐘鼎之上,所以又名鐘鼎文。
秦代小篆,線條勻稱、結體均衡,在中國書法上是一種極重要的書體。
秦漢之際,隸書興起,在中國書法是畫時代的貢獻,筆畫減少,方便書寫。
到了東漢時,楷書、草書、行書大致已發展成熟,中國書法的書體亦已成一完整體系,繼續發展。
中國書法書寫工具是以毛筆、墨、硯、紙為主體,歷代名家輩出,包括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褚遂良、陸柬之、張懷瓘、顏真卿、懷素、柳公權、蔡襄、蘇軾、米芾、王庭筠、趙孟頫、張弼、文徵明、董其昌、鄧石如、阮元、趙之謙、翁同龢、譚延闓、沈尹默、于右任及張大千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