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6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徐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4:24: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徐愛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徐愛字曰仁,號橫山,浙江餘姚人,為浙中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亦是王陽明妹婿。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中進士,任祁州知府,陞南京兵部員外郎,轉南京兵部郎中。

 

陽明從龍場歸後,橫山即北面稱弟子,為陽明最早之及門弟子;

 

其後與陽明同在南京為官,朝夕不離,深得陽明心學真傳,陽明視之如孔子之視顏淵,嘗曰:「曰仁,吾之顏子也。」

 

惜英年早逝,得年僅三十一歲,是以陽明在贛州聞訃而哭之至痛,後講學之餘,亦常嘆曰:「安得起曰仁於泉下而聞斯言乎!」

 

橫山溫文敏達,得陽明之教,反躬實踐,稱「王子之學,孔門之真傳也;

 

舍是,他皆旁蹊小徑耳」。

 

一意篤奉師說,盡力普及王學;

 

同門中有疑信參半者,橫山皆引導之,使門人益信陽明之學。

 

陽明之學在龍場後乃再變。

 

其在南京,大致以收斂為主,強調「默坐澄心」為治學的目的;

 

而專提起「致良知」三字,學者均認為是在江西以後的事。

 

橫山所記〔傳習錄〕初卷,是在南京受教時所聞,故後人多以為橫山不知致良知;

 

後之王學者,往往蔑視〔傳習錄〕之真實性,以為是駕空高談,但實際上〔傳習錄〕前篇中已有:「知是心之體,心自然會知;

 

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

 

使此心之良知,充塞流行,便是致良知。」

 

可見致良知之說,未必始於陽明在江西之日,唯專以致良知為宗旨,則是在江西之後。

 

陽明之學,橫山所記,當是最平實的記錄,而無過高之弊。

 

橫山的教育主張多承襲其師而來,除了疏通辨析,暢其旨要外,並有以下的領悟。

 

如說:「吾師之教,謂人之心有體有用,猶之水木有根有源有枝葉流派,學則如培濬溉疏,故木水在培溉其根,濬疏其源,根盛源深,則枝流自然茂且長。

 

故學莫要於收放心,涵養、省察、克治是也;

 

即培濬其根源也,而不可少緩。

 

文章名業者,人之枝葉也,而非所汲汲。

 

學者先須辨此,即是辨義理之分,既能知所抉擇,則在立志堅定以趨之而已。」

 

可見橫山對陽明「致良知」的教育論已能有所解悟,所以極為陽明看重。

 

惜其早逝,否則成就絕不僅止於此;

 

且他一生於陽明學理深有所得,並致力普及師說,於陽明學說之昌大功不可沒。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7 06:1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