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孫中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3:50: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孫中山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孫中山(1866~1925)名文,號逸仙,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縣)人;

 

生於清同治五年十月六日(1866年11月12日),卒於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死後國人尊稱為「國父」。

 

先生少懷大志,見滿清腐敗,國勢日衰,遂於光緒十一年(1885)決心革命。

 

光緒十八年於香港西醫書院畢業;

 

光緒二十年創興中會於檀香山,光緒三十一年設同盟會於東京。

 

辛亥(1911)武昌一役,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

 

民國肇建,於民國元年(1912)任臨時大總統,十年任非常大總統;

 

著有〔三民主義〕、〔民權初步〕、〔孫文學說〕、〔實業計畫〕、〔建國大綱〕等書。

 

光緒二十年(1894),先生在〔上李鴻章書〕中指出:「泰西諸邦,崛起近世」,主要在於「庠序學校遍布國中,人無貴賤皆奮於學」;

 

並認為歐美國家「人才之眾多者」,乃由於「教養之道」。

 

因此主張學習西方,設立各種專門學校,培養各種專門人才,以改進中國教育「所習非所用,所用非所長」的流弊。

 

民國十年(1921)十二月,先生在廣西桂林學界歡迎會中曾指出,教育的功用是培養人才。

 

他說:「少年受了教育,十多年之後,使成有用的人才,可以繼續你們前輩去辦事。

 

如果他們失了教育,你們以後的人才,便新舊不相接,以後的事業便沒有人辦。」

 

由此可見他對教育的重視。

 

在〔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中,先生還談及教育之目的,說:「學校之目的,於讀書識字、學問智識之外,當注意於雙手萬能,力求實用,……此亦學校所有事也。」

 

在教育方法方面,先生更提出突破性的見解,主張「知難行易」,並以飲食、用錢、作文、建屋、造船、築城、開河、電學、化學、進化十事作為證明,明確提出「行其所不知以致其知」、「必待行之成之而後乃能知之」的論點,強調為學首重在實行。

 

除此而外,先生所主張的「人生當以服務為目的」之人生觀,人類當互助合作以求進步,以及人類知識的進化,係循「不知而行」而「行而後知」以至「知而後行」的途徑等見解,在在均為其後三民主義教育思想體系建立與發展的基礎。

 

中山先生非常注重普及教育,他於民國元年演講「社會主義之派別及方法」時,曾說:「圓顱方趾,同為社會之人,……凡為社會之人,無論貧賤皆可入公共學校,不特不取學膳等費,即衣履書籍,公家任其費用。」

 

主張國家對人民應負教育的責任。

 

關於師範教育,民國元年(1912)中山先生曾對廣東女子師範第二校的學生說:「中國人數四萬萬,此四萬萬人皆得受教育,必倚重師範,此師範學校所宜急辦者也。」

 

「唯必有學識,方可擔任教育,蓋學生之學識恆視教師以為進退,故教師之責任甚大。」

 

十二年(1923)又對廣東女師的學生說:「培養人才,就是學師範者的任務。」

 

在社會教育方面,主張在普通教育之外設立「公共講堂、書庫、夜學,為年長者養育智識之所」,並重視印刷事業以利傳播知識。

 

中山先生逝世後,民國十八年國民政府依據其所著〔三民主義〕,頒布〔中華民國教育宗旨及其實施方針〕,作為教育建國之最高目標及原則,迄今未變。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1 14:16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