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之極】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政教之極」意為政者所能達到最高的政治與教化的境界,這是荀子在〔君道篇〕提出政治與教育合一的最高理想。
根據荀子學說,以禮義法度治理天下是最理想的為政之道,〔君道篇〕中說:「至道大形。
隆禮至法則國有常,尚賢使能則民知方,綦論公察則民不疑,賞克罰偷則民不怠,兼聽齊明則天下歸之。
然後明分職,序事業,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則公道達而私門塞矣,公義明而私事息矣。
如是則德厚者進而佞說者止,貪利者退而廉節者起。」
也就是說如果禮義法度、典章儀節能普遍長久的實施;
崇尚賢能使人民知善惡是非;
多方參取輿論、凡事公開不偏私,使人心不疑慮;
獎賞賢能、處罰偷惰,使人民知所借鏡而不懈怠;
察納雅言,明辨是非,自然天下歸心。
如此一來,百官技藝皆各得其所,各守其分;
公道通達,私門杜絕;
德厚君子日進,奸佞小人日退。
質言之,若能以政治力量營造合乎禮義法度的良好社會環境,使好人出頭,壞人匿跡,則是使政治與教育結合的第一步。
消極地提供合理的社會環境,積極地以良好施政移風易俗,感格人心,則是使政治與教育結合的第二步,〔君道篇〕中又說:「人習其事而固,人之百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
故職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亂,兼聽齊明而百事不留。
如是則臣下百吏至於庶人,莫不修己而後敢安正,誠能然後敢受職。
百姓易俗,小人變心,姦怪之屬莫不反慤,夫是之謂政教之極。
故天子不視而見,不聽而聰,不慮而知,不動而功,塊然獨坐而天下從之如一體,如四胑之從心,夫是之謂大形。」
也就是說,每個人各司其職分,有如耳目鼻口各自有其官能。
職位化分,人民就不會不務正業,班次排定就不會亂。
凡事察納雅言,明察秋毫,就不會有遺漏。
如此從上到下,人人皆能反躬自省,有能力才敢接受任命。
百姓風俗改易,小人心思趨正,姦邪不當的言行均反歸淳樸,這就是所謂政治與教育結合的最高境界。
如此天子無為而天下治,進而與天下百姓溶為一體,視聽知動不需發動,自然能見聰知動。
天子之於天下,猶心之於四肢,這就是所謂的「大形」。
由此可知,前面所謂「至道大形」意指理想治道發揮極至時,及於天子與天下融為一體的境界。
此境界使政治與教育力量結合,營造合理的社會環境,使人人趨善去惡,也就是所謂的「政教之極」。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