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勒大學(德國)】 UniversityofHalle(German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哈勒大學成立於一六九四年。
十七世紀時,德國大學的智識、研究水準甚為低落,數學家兼哲學家的萊布尼茲(GottfriedWilhelmLeibniz,1646~1716)對大學憎惡,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足以說明歐洲大學經歷十六世紀顛峰期後,已落入僧侶機構(mönchischeAustalten)固步自封的形式教義裡。
哈勒大學的設立即因萊布尼茲之堅持,一改舊式大學之陳風,銳意提倡新科學。
創校之初,法蘭開(AugustHermannFrancke,1663~1727)、湯瑪西斯(ChristianThomasius,1655~1728)皆曾被延聘至哈勒與傳統士林哲學對抗。
一六九四年,哈勒大學由騎士學院(Ritterakademie,1680)改制以後,敦請法蘭開講授古典語文;
法氏為一敬虔主義者,又崇尚唯實思想,首創唯實學科如礦物學等,至其死前始終致力於發展哈勒大學的現代化形貌。
德國啓蒙主義的先驅湯瑪西斯,在萊比錫(Leipzig)大學鼓吹大眾文學,被黜退之後(氏一六八八年即成立一以德語寫作之大眾文學月刊),即為布蘭登堡登堡選侯菲特烈威廉(FriedrichWilhelmI,1686年起)允至哈勒任教,進入哈勒大學後,極力推動講學自由、學習自由,完全脫離學究刻板讀課模式;
奮力不懈地對抗古典人文主義學者拘泥迂腐研究古籍的弊端,崇尚大學講堂上科學哲學、思想自由的研究風氣。
以德語講授神學,倡導學術大眾化。
吳爾夫(ChristianWolff)則是哈勒大學第二位實踐教課自由、學習自由的教授;
和法蘭開共事十五年之久,其講課生動出色,以德語講授哲學,且其著作等身,眾多門徒擠得講堂裡座無虛席。
一七二三年,吳爾夫因宣揚萊布尼茲哲學理念觸怒菲特烈威廉一世,被迫於四十八小時內離開哈勒大學,旋為馬堡(Marburg)大學羅致。
一七四○年,又為普魯士新任國王菲特烈大帝(即菲特烈威廉一世之子)以隆重儀式延攬回哈勒任哲學講座。
此事件加上湯瑪西斯事件(為萊比錫大學黜退後,被哈勒大學慎重敦聘),顯示了哈勒大學的新派風格,凸顯了哈勒大學創校初期在敬虔主義與啟蒙主義之間尋求適應的歷程。
哈勒大學攻擊傳統的大學講課方法,否定墨守古籍的教授,使用德語講學。
吳爾夫的理念宗教,使得中古以來的神學在哈勒成為數學般準確。
一七七九年,教育部長查德利茨(KarlA.vonZedlitz)在哈勒大學設立全德國第一個教育學教授職位,由特拉普(ErnstChristianTrapp,1745~1818)擔任首任教育學教授,並委請其在大學內規劃教師培育課程。
長久以來,教育講座附屬於神學研究之下的地位,終告改觀,由哈勒大學開始,教育得以自立自主,而大學負責師資培育之功能亦於焉建立。
高等學務委員會成立以後,部長沃爾那(JohannChristopfWöllner)因教育事務國家化,壓制學校,包括哈勒大學傳播啟蒙思想,並將師資培育窄化為語文學導向的教育。
一八一七年哈勒大學和威登堡大學合併,即今馬丁.路德大學,大學全名於一九三三年正式改為Martin-LutherUniversityHalle-Wittenberg,大學建築座落於德東的哈勒,校址為大學廣場十號(Universitätplatz10),大學圖書館建於一六九六年,目前共有藏書三百九十五萬冊。
總館之下,置有分館一百一十三處。
全校計有六學院、十九系、多所研究機構。
兩德統一以後,學術評議會重新評估其教學、研究條件,確認其醫學科系整體領先該校其他科系。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