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講】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俗講」是指佛教誘導尚未出家的俗人所進行的通俗講經;
因其有別於正式嚴謹的講經,故稱俗講。
正式的講經,較重學理探討,俗講則旨在信仰的推廣。
唐‧宗密(780~841)〔圓覺經大疏鈔卷二〕:「況此北方人,百年已來,俗講之流,多是別誦後人造,順合俗心之文,作聲聞諷詠。
每上講說,言百分中,無一言是經是法。
設導者經,亦是亂引雜用,不依本血脈之義,連環講之。」
又據〔續高僧傳卷二十‧善伏傳〕載,善伏於貞觀三年(629)曾在常州義興(江蘇宜興)聽俗講,其後皈依佛教。
可知俗講自初唐以來,即已普遍盛行於各地。
當時以長安為中心,定時奉敕舉行,各地寺院也在四季定期舉行。
地方上俗講與唱導相差不多,而俗講僧、說法師、邑師、化俗師等為數甚多;
五代亦極為風行,直至北宋因政治因素始遭禁絕。
根據今所得見的敦煌文獻與其他史料,俗講開講的佛經,以〔法華〕、〔金剛〕、〔華嚴〕、〔般若〕、〔維摩〕、〔阿彌陀〕、〔無常〕等經較為常見。
至俗講的儀式、程序等具體情形,敦煌文獻P.3849及S.4417存有〔溫室經〕及〔維摩經〕的俗講儀式,如P.3849:「夫為俗講:先作梵,了;
次念菩薩兩聲,說押座了;
索唱〔溫室經〕,法師唱釋經題,了;
念佛一聲,了;
便說開經,了;
便說莊嚴,了;
念佛一聲,便一一說其經題名字,了;
便說經本文,了;
便說十波羅蜜等,了;
便念佛贊,了;
便發願,了;
便又念佛一會,了;
便迴向發願取散云云。
已後便開〔維摩經〕。
講〔維摩〕:先作梵,次念觀世音菩薩三兩聲;
便說押座,了;
便索唱經文,了;
法師自說經題;
了;
便說開讚,了;
便莊嚴,了;
便念佛一兩聲,了;
法師科三分經文,了;
念佛一兩聲,便一一說其經題名字,了;
便入經說緣喻;
便念佛讚,了;
便施主各發願,了;
便迴向發願取散。」
俗講開講的僧人,稱為俗講僧;
俗講的內容底本稱之為俗講經文,省稱「講經文」,唐五代盛行後,又稱之為「變文」。
蓋以俗講是將嚴肅的經文,轉變為通俗的體裁與淺近的語言來解說佛經內容。
今敦煌文獻中保存有〔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等俗講經文多種,此一發現既提供俗講的具體面貌,又為宋元話本、寶卷一類的俗文學作品找到源頭。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