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會化】 AdolescentSocializ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個人接受社會規範,形成獨特自我的過程,在青年時期成為一個轉捩階段;
此一轉捩階段的社會化,稱為青年社會化。
青年社會化發展良好,對其自我同體或自我認同(egoidentity)了解清楚;
反之社會化發展不佳,對自我不了解,就容易產生角色混淆(roleconfusion)的情況,不知自己適合讀什麼科系或從事何種職業。
青年社會化的第一項特徵,是表面反抗社會權威,實則邁向社會成熟。
青年時期表面反抗父母權威,並忠於同儕及其他社會人物,實際上卻仍接受父母的影響,接受家庭的恩情。
在整個青年時期,父母及子女仍可維持親密的關係,父母及親子關係仍為個人社會價值與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
青年人表面上的反抗,事實上是企求與邁向獨立的社會成熟過程中的現象。
青年社會化的第二項特徵,是青年社會(adolescentsociety)與青年次級文化(adolescentsub-culture)的存在。
青年人既受大社會的影響,又結成青年人自己獨特的社會。
青年人的價值與行為既受整個社會文化的影響,又形成迥異於大社會文化的獨特次級文化,而有與其同儕共同的價值與行為,是其次級文化的獨特處。
這些次級文化有些可與大社會文化互補,有些則與大社會文化相違。
青年人的社會附屬感可以累加,不一定以新的附屬感代替舊的附屬感。
青年可以附屬或忠於很多社會團體,而彼此不相衝突。
從某種觀點言,青年次級文化的存在,是青年對大社會的越軌行為;
但事實上卻可以減少嚴重的社會偏差行為。
青年社會化的第三項特徵,是學校成為青年人的重要影響單位。
青年人在學校的時間增加,在學校準備未來成人角色的意願也增強。
青年人在學校的成就,明顯影響向上社會流動(upwardsocialmobility)的機會。
青年人覺察這種事實後,更能調整自己的角色,接受學校的規範。
學校教師一方面代表成人權威,另一方面又了解青年需要,使文化規範代代相傳,使青年人的社會生活適應更為圓滿。
青年社會化的第四項特徵,是具有顯著的轉捩性質。
青年社會化階段所受社會關係的影響,遠比兒童社會化階段多而複雜。
青年人對於自己及「人-我」的關係,有不同的知覺,產生不同的形象。
這是理想與現實交會的時期,也是過去經驗及未來發展的轉捩階段。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