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3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心理學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1 23:27: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社會心理學史

 

HistoryofSocialPsycholog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現代社會心理學獨立成學的年代雖不易論斷,卻可從以下幾項事件看出端倪:第一,一八九七年崔普烈(N.Triplett)實驗證明有其他兒童在場的競爭,可以促進兒童捲動釣竿線軸的效率,是公認最早發表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第二,一九○八年羅斯(E.A.Ross,1866~1951)的〔社會心理學〕(SocialPsychology)與麥獨孤(W.McDougall,1871~1938)的〔社會心理學導論〕(AnIntroductiontoSocialPsychology)出版,是最早以社會心理學為名的著作。

 

第三,一九二二年〔變態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ofAbnormalandSocialPsychology)創刊,後來成為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發行的〔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ofAbnormalandSocialPsychology),也是第一分社會心理學的主要刊物。

 

社會心理學發展早期不但尚未建立理論,研究方法也多源自其他領域,直到一九二四年阿爾波特(F.H.Allport,1890~1978)出版〔社會心理學〕(SocialPsychology)後才稍有改善。

 

被認為是實驗社會心理學之父的阿爾波特,除主張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人刺激或反應別人行為的實驗科學外,所探討的社會性助長作用(socialfacilitation)與順從行為(conformingbehavior)等至今仍是重要的研究課題,阿氏並在雪城大學(SyracuseUniversity)擔任美國第一個社會心理學博士學程主任。

 

後來一、二十年間社會心理學有幾項重要發展:首先是一九二○年代與一九三○年代的態度測量研究大興,代表性事件如一九二九年塞斯通(L.L.Thurstone,1887~1955)與查維(E.J.Chave)出版〔態度測量〕(TheMeasurementofAttitude),一九三四年第一家民意調查機構「美國民意調查研究所」(AmericanInstituteofPublicOpinion)成立。

 

其次一九三○年代經濟不景氣,促使社會心理學家注意社會問題研究,並與其他領域學者在一九三六年成立社會問題心理學研究會社(SocietyforthePsychologicalStudyofSocialIssues,SPSSI)。

 

又提出著名的行為函數公式B=f(P,E)的勒溫(K.Lewin,1890~1947),認為行為是個人(person)與環境(environment)交互作用的結果。

 

除行動研究主張外,在飲食行為習慣、種族矛盾與衝突等實際問題的研究,對後來社會心理學的應用研究均有重要的啟發作用。

 

另外在團體行為與現象方面的探討,開啟後來團體動力學的研究潮流。

 

更重要的是勒溫造就了很多美國第一代的社會心理學者。

 

另外許瑞福(M.Sherif,1926~1988)以暗室中的固定光點「自動移位效應」(auto-kineticeffect),實驗證明團體規範會影響個人知覺或判斷,也影響了後來團體動力學研究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社會心理學發展雖然遲滯,但促成戰爭的國家主義與慘烈的戰爭後果,卻是一九四○年代與一九五○年代團體動力學研究高潮的重要動力,重要學者包括范士庭(L.Festinger,1919~1989)、卡特萊特(D.Cartwright,1915~)、鐸儀馳(M.Deutsch,1920~)、夏赫特(S.Schachter,1922~)、凱爾利(H.H.Kelley,1921~)、狄保特(J.W.Thibaut,1917~1986)、許瑞福、阿斯契(S.E.Asch,1907~)與紐寇姆(T.M.Newcomb,1903~1984)等,探討主題涉及團體規範、團體凝聚力、從眾行為、領導方式、權力、溝通、合作與競爭等領域。

 

一九五○年代後期美國團體動力學研究熱潮,逐漸為態度轉變或溝通研究所取代,但戰後受美國心理學移植影響的歐陸地區,仍持續這種勒溫研究學統直到一九六○年代末期,才開始社會心理學的「本土化」省思與研究。

 

一九五○年代與一九六○年代的態度改變研究,是社會心理學史上態度研究的第二個高潮,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士兵灌輸與溝通因素研究的前導作用外,研究經費的支持與傳播科技的進步都有以致之,代表性的研究與理論如賀夫蘭(C.I.Hovland,1912~1961)等人的耶魯大學溝通研究計畫,與范士庭等人的認知失調理論研究。

 

此期的重要研究還有彌爾袞(S.Milgram,1933~1984)的服從權威研究。

 

一九七○年代態度研究熱潮消褪,取而代之的是社會性認知(socialcognition)過程與問題研究,特別是過度簡化訊息與過度推論原因的問題,歸因理論因而成為一九七○年代與一九八○年代最盛行的理論。

 

一九八○年代與一九九○年代態度研究再度興起,主要研究趨勢是態度結構分析、態度系統與其他心理系統關係研究。

 

另一發展是多元化趨勢,社會心理學家不但繼續探討多年來累積的各個研究主題,也採行各種研究方法,並注意不同文化觀點與背景的分析比較。

 

另外由於一九六○年代末期社會不安與一九七○年代初期經濟衰退,美國社會心理學界充斥自我批判之聲,主要是不滿傳統實驗研究結論不一致,又與實際問題脫節,應用社會心理學(AppliedSocialPsychology)從此大興,探討與社會心理學有關的健康行為、組織行為、環境心理、審判心理、政治態度、消費行為等問題,形成今天社會心理學基本研究與應用研究並行之勢。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8 03:2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