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契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1 23:1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社會契約

 

SocialContrac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社會契約意在將一個社會中所有的人聯結成一個整體,是政治論中的基本概念;

 

其初指假定住在一個地區的人,共同同意組織一個邦國或政治結構,建立政府,並賦予一人權力(即君主政體),或少數人權力(即寡頭政體),或所有人權力(即民主政體),進而制定人人共同遵守的法律。

 

此概念出現於早期的希臘,並存在於歐洲國家,若干哲學家曾經詳細討論。

 

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Epicurus,341~270B.C.)在西元前三世紀左右,即曾表示以公意組織邦國的意見;

 

至十七世紀霍布斯(ThomasHobbes,1588~1679)在其所著〔巨靈〕(Leviathan)中提出契約論,斯賓諾沙(BenedictSpinoza,1632~1677)繼之討論政治契約;

 

至十八世紀盧梭(J.J.Rousseau,1712~1778)的〔民約論〕(TheSocialContract)出版,主張只有人民出於自願的共同同意下,社會才能成立;

 

主旨在於重視群體中的個人權力;

 

而公眾意見一致時,才有公平和正義,才具有契約的意義。

 

至十九世紀斯賓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更堅持社會契約說符合進化論,認為反對此說者其政治觀點必然有矛盾之處。

 

社會契約的觀點雖然只是一種假定,卻影響到歐洲思想,論者以為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法國大革命,以至美國獨立,都受這種觀點的影響;

 

甚至後來的喀爾文教派(Calvinism)之反對宗教權威,英國天主教倡導以契約矯正教會權力,也受此影響。

 

社會契約論之所以在歐洲掀起軒然大波,是由於其說接近群體意願,而群體意願又以個人意願為基礎,是政治哲學的討論重點之一。

 

群眾意願指向一個社會或政體中社會性的人格,其中意願占重要的成分;

 

而其重要性不僅在於群體的「普遍」意願,即不只是在於「共同」之點,而是在於由共同所「結合的整體」;

 

所以從始點以迄於終點,所代表的是「真實的意願」。

 

這種意願表現出政治和服從,出自於普遍的需要,直接關係到社會倫理和道德,並且以社會倫理和道德為最終的目的。

 

由此可以引申到道德與法律在社會中的實際而基本的意義。

 

(參見「道德與法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7:15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