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明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1 22:11: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明器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明器是為鬼神特設的器皿,用以伴葬。

 

〔禮記‧檀弓下〕說:「孔子謂:為明器者,知喪道矣!

 

備物而不可用也。

 

哀哉!

 

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

 

不殆於用殉乎哉!」

 

是孔子稱道夏代始制明器,懂得辦喪事的道理,為死者備辦器物,表示事死如事生,但所做的器物並不是實用的,表示死者異於生者。

 

孔子再進而批評殷代用祭器的錯誤,因用生人實用的物品,猶如用生人殉葬,太過殘忍,這反而是可悲的。

 

下文又說:「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孔子的意思是說,用芻靈,只略似人形,倒還是好的;

 

但用木偶做的人形,即為俑,則是和人幾乎無別,便是不仁了。

 

這段文字是說孔子贊成古代用明器殉葬,反對周代用俑。

 

「神明之」,指以神明之道待死者,而死者異於生人,所以用泥塑的車子,草紮的人形,是自古已有的,是備物而不可用,只表示生人的心意而已,周末寄寓人形於木,有機發而能跳躍的俑,孔子斥為不仁。

 

〔孟子‧梁惠王上〕引述孔子的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檀弓〕又載:「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為也。

 

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斲,琴瑟張而不平,笙竽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虞,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其意認為以禮送死,若認定死了就無知覺,則太缺乏愛心;

 

反之,若認定有知覺,又太缺乏理智。

 

因此要送死者器物,就要在情感和理智之間擇中庸之道,如陪葬的竹器沒籐緣,並不能使用;

 

泥盆沒燒過,不能盛湯水;

 

鐘磬沒有木架,自然不能敲等等,由此可知稱為明器,是因把死者當作神明來事奉,重在象徵的意義。

 

夏代始制明器,殷代卻用祭器,〔檀弓〕又載:「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甕。

 

曾子曰:既曰明器,而又實之。」

 

是說曾子以為既是不堪使用的明器,便不當填以實物。

 

宋襄公為殷人後代,沿用殷代舊禮,所以用祭器而不用明器,曾子仍然認為不恰當。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09:35 , Processed in 0.21874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