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孟荀異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1 00:18: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孟荀異同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孟荀異同」不僅對儒家思想的演變衝擊甚大,並且影響深遠。

 

孟子、荀子同是儒家,同尊孔子,也都重視環境對於教育的影響。

 

如孟子在〔告子篇〕中,以「牛山之木」為喻,申論牛山濯濯,非山之本性,而係受環境的影響,類推到人有不好的行為,亦不是人的本性,而是受環境的影響。

 

荀子則在〔勸學篇〕中指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其意略同。

 

孟、荀的最大差異是在人性方面。

 

孟子是主觀的唯心論者,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是先驗的,是與生俱來的;

 

主張人的本性都是天賦的,天與人是一體的。

 

因此他在〔盡心篇〕中說:「盡其心者,如其性也;

 

知其性,則知天矣。」

 

他以為天與人既然是合一的,所以一個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本性,就能知道天;

 

人性既與天合,反求諸己,亦就能認識「宇宙」。

 

由於孟子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因此人只要順著本性所發動的心情去行,就可以為善,例如他強調仁、義、禮、智四端,並非外鑠,而是原來自己本來就有的,不過人不去思考罷了,如用心去探求,一定可得到。

 

孟子又主張「法先王」,認為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也就是說聖人不過能把人所固有的善端加以擴充而已,故而他又提出了「人皆可以為堯舜」的理論。

 

在人性方面,荀子認為人性生來就是惡的,人之所以能為善,全靠後天的努力,即是他所說的「偽」,也就是「人為」。

 

他在〔性惡篇〕中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否定孟子先驗主義的良知良能說。

 

他雖然也說過人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有能仁義法正之見,並非指先天的本質,而只是一種可能性;

 

這種可能性須透過教育,亦即「人為」,才能變為現實。

 

其次,孟子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張「法先王」,主張「仁政」,主張德治,主張「齊之以德」;

 

而荀子主張「法後王」,主張「齊之以禮」,他在〔勸學篇〕中明白指陳「禮者,法之大分」,認為禮的根源不是出於人性,而是社會合群的需要。

 

荀子又主張治國要「禮」、「刑」並用,後來他的學生韓非、李斯,承襲並發展了此種法治思想,遂成為法家。

 

此外,荀子把天看作是自然,亦有別於孟子;

 

荀子認為宇宙間存在者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規律,亦即自然的法則。

 

他在〔天論篇〕中指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強調自然的運行,有一定的規律,並不是為善人而存在,也不因有惡人而消失。

 

他以天是天,人是人,天是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

 

荀子在〔天論篇〕中又提出了「制天命」的主張,也就是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觀念。

 

他說:「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

 

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

 

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

 

在儒家思想體系中,別樹一幟。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8 08:17 , Processed in 0.07813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