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面俱陳】 Two-SidedPresent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兩面俱陳係指在溝通一項訊息時,將訊息的正反兩面或利弊得失,都向收訊者加以分析比較,使收訊者能作客觀理性的權衡。
一般說來,此種方式合乎民主的原則,也容易被接受,溝通效果較大。
對於知識水準較高的收訊者,採取兩面俱陳的策略,較有成效。
因為他們析理能力較強,判斷能力較佳,溝通時如採單面陳述,會讓他們覺得過於武斷。
反之,如採兩面俱陳,分析正面反面之得失,讓他們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作較佳的選擇,才是合乎理性的行為。
例如,教育行政當局在宣導某一教育改革方案時,對知識水準較高的家長,除了應特別強調該方案的功能和可行性之外,也應對該方案的限制、實施困難及其解決之道,提供詳細的說明。
若收訊者原來的看法,與溝通訊息有歧異或相反時,運用兩面俱陳的作法,較有效果。
例如,教育部要實施教師換證制度時,則應對於可能持反對意見的教師,先行調查其反對的理由,然後就其反對的理由,提出合理的說明,如此,將可化除他們對教師換證制度的誤解和反抗。
若收訊者日後有機會接觸到反面論點時,採行兩面俱陳的途徑,較有成效。
例如,在我國民主的社會裡,與其一再強調三民主義的優越性,不如就各種政治信仰的優劣長短及時空背景做一詳細的分析比較,讓學生做理性的抉擇。
日後,學生若有機會接觸到共產主義思想時,當不會因為過度迷惑於共產制度的理想性,而失去慎思明辨的能力。
就教育系統的特性而言,因為教育人員的教育程度往往較高亦較整齊,所以在進行溝通時,以兩面俱陳方式為宜,不宜採取權威式的宣布或武斷的決定,否則易引起其心理的抗拒。
對於教育系統以外的單位、團體或個人,其知識水準如高時,亦然。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