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視覺錯覺圖片】
黃月亮和藍月亮
乍一看上去,這是兩個顏色不同的月亮,一個呈黃色,一個呈藍色,但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在這幅由日本立命館大學心理學家北岡秋吉設計的視覺錯覺圖中,兩個月亮的顏色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便是周圍的顏色。
我們之所以產生月亮顏色不同的錯覺皆因背景所致。
同眼不同色
北岡秋吉創作的漫畫女孩,看上去一隻眼睛呈藍色,另一隻則呈灰色。
而實際上,兩隻眼睛都為灰色。
由於微紅色的背景,女孩右眼的顏色與綠松石色髮夾一模一樣。
對顏色的感知過程涉及到眼內3種不同的光感受器,對應著紅黃藍三原色,這些顏色被長波、中波和短波可見光激活。
來自目標區域的信號立即與來自同一場景內附近區域的信號相比較。
隨著信號進入大腦內更為高級的處理中心,它們繼續與來自周圍更大空間的信號相比較。
科學家將這一過程稱之為“拮抗過程”,這一過程意味著顏色總是與亮度相關。
多色環
這是大腦根據背景確定顏色的另一個例子。在左側國際象棋棋盤的“牛眼”結構中,中部的環看上去似乎呈綠色或者藍色,而實際上,它們卻顏色相同,都是綠松石色。
右側國際象棋棋盤的中部環均為黃色。
與前面的圖片有所不同的是,這種類型的錯覺很難用拮抗過程加以解釋,原因在於環外表呈現的顏色與背景更為接近,而不是差異較大。
反復無常的心
這個棋盤上的所有心形圖案均由同樣的青色點構成,但在不同背景影響下,它們卻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綠色背景下為綠色,藍色背景下又變成藍色。
北岡秋吉根據義大利帕多瓦大學視覺科學家鮑拉‧布萊森發現的地牢錯覺現象繪製了這幅圖像。
懷特效應
1979年,塔斯馬尼亞高級教育學院的邁克爾‧懷特發現了一種錯覺現象,徹底改變了視覺學的面貌。
如圖所示,左側的灰條亮度超過右側灰條。
而實際上,所有灰條都是一樣的。在懷特發現這種現象前,所有亮度錯覺均被認為由拮抗過程所致,也就是說,灰色物體在被白色物體包圍時看上去更為暗淡,被黑色物體包圍時則顯得更為明亮。
但在這幅錯覺圖中,被白色包圍的灰條亮度更高,被黑色包圍時則更為暗淡。
迄今為止,懷特效應背後的大腦機制仍舊是一個未知數。
彩色枕形網格
霓虹色擴散形成一種錯覺,圖片中好似出現一個由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直線交叉構成的網格。
但如果聚精會神地凝視,這個網格便會消失。
霓虹黃擴散
在這幅霓虹色擴散錯覺圖中,黃色似乎朝著與黑條垂直的方向擴散。
波浪線錯覺
受水彩效應啟發,日本視覺科學家Seiyu Sohmiya發現了波浪線錯覺。
在北岡秋吉繪製的這幅錯覺圖中,波浪線後面的白色背景似乎也染上了與線條同樣的顏色。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BSjyMqBQUULyqadT26VrJ.w/article?mid=156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