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使徒性修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2:1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使徒性修會

 

ApostolicCongregation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在天主教會的整個成長過程中,修會的發展情況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而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修會方式出現;

 

首先是隱修團體的興起,再者是行乞修會團體,第三是使徒工作修會團體。

 

從教會行政方面來說,有的修會直屬羅馬宗座,有的屬於教區主教。

 

修會生活的共同基本因素是:會士為全心跟隨基督而甘願放棄一切,共同度「貞潔、貧窮、服從」三個聖願的團體生活,一生獻身於基督和其奧體教會,忠心為祂服務。

 

此外還有非修會式的「奉獻團體」,以及本世紀中期所興起的「在俗獻身團體」。

 

使徒工作修會興起於十六世紀中葉,當時教會正面臨嚴重危機,內外都急需革新。

 

這些新起的使徒性修會,有效地答覆了當時的迫切需要。

 

耶穌會(1540)、靈醫會(1582)、吳甦樂修女會(1535)等,分別以衛護信仰,培育聖職人士,教育男女青年,照顧病患等為其工作目標,使信仰生活獲得「根本」上的加強與更新,並向外方拓展福傳大業。

 

在生活方面,尤其是耶穌會,完全放開了古老修會的外在傳統,設有固定的會服與會院,也設有團體公誦日課。

 

為了拓展基督神國,他們完全讓基督在世代表-教宗,隨意派遣到任何地方;

 

生活上強調「寓靜觀於行動」,在一切事物中找到天主,體驗祂的親臨。

 

明末、清初到我國來的傳教士中,就如眾所熟知的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郎世寧等諸位司鐸及修士,都是耶穌會會士。

 

十六世紀以後繼而興起的男女修會,一般都是使徒工作修會,比如遣使會(1625,仁愛修女會1633)、慈幼會(1859,母佑會1872)、聖言會(1875,聖神婢女會1889)等,真可說有如雨後春筍,發展得非常興旺。

 

這些修會過去在大陸,目前在臺灣,也都有其學校、醫院、安養中心、照顧殘障等各方面的使徒工作。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2:3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