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0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見素抱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1:14: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見素抱樸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素是白色無花的絲布,樸是質實未漆的木塊,見素抱樸就是去華取實的意思。

 

語見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聖智創作典章器物、禮樂刑政,使人類文明日盛,繁文縟節與機心智巧也就與日俱增。

 

智巧一出,人民因而作奸犯科,社會秩序紊亂。

 

所以老子認為若能放棄智慧,不事製作,歸於自然,則百姓由此得到的好處將百倍於聖智的創作。

 

而且仁義和不仁不義相對,世上若沒有父子、兄弟、夫婦彼此不和的情形,也就不必彰顯孝子義夫的美德;

 

若無國家昏亂、奸佞橫行的情形,也就無所謂忠臣志士的操守。

 

所以老子認為與其為表彰仁義德行,使社會失序、國家昏亂,不如禁絕仁義的美名。

 

因為孝慈原是人類的天性,世人若不慕仁義的美名,虛偽矯作,則孝慈的本性自然恢復。

 

而且運用財貨、累積財物,是使別人心生覬覦的原因。

 

若能不用智巧累積財貨、不貪權奪利,則盜匪也就無由而生了。

 

所以老子認為聖智、仁義、巧利三者,在建設文明、利用厚生的貢獻上,還比不上所造成的災禍。

 

根據這個道理,唯有去華取實,恢復自然純樸,使人減少自私貪欲之心,才是追求人類福祉、正本清源之道。

 

老子此項說法是根據文明進步則道德退化的假說而來,絕聖棄智與絕巧棄利有反智主義與崇尚儉樸的傾向。

 

老子認為人類為了生存,而尋求給養於外物,進而以智力造作利用外物,從而借外物以滿足欲望。

 

欲望無止境,而至貪得無厭,不惜以身殉物,是社會從原始素樸的狀態進化到文明繁華的狀態所致。

 

因此文明愈進步,人類愈益喪失原具的自然本真,也就離道日遠。

 

正如老子說的:「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德、仁、義、禮皆是人逐漸遠離自然之道而作偽的價值。

 

尤其維繫社會階級、等差親疏的禮或繁文縟節,更是虛文假套,使人喪失誠摯真性,是一切禍亂的淵藪。

 

至於聰明才智勝過常人的人,容易自作聰明,虛浮不實,甚至聰明反被聰明誤,反成為愚昧的人。

 

所以真正有修養的人會篤守自然的樸厚,避免虛偽,保持真實本性,絕不追求外表的浮華。

 

「見素抱樸」目的在使人「少私寡欲」。

 

老子認為人之所以貪求無厭,多半因為受到外物的引誘與刺激。

 

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道德經〕第十二章)若是不見可欲者,則心自然安定,不致受到外物的誘惑。

 

「見素抱樸」即在減少心靈欲求的對象,以保持寡欲的境界。

 

至於心智詐偽的發展,斲喪純僕本真,因而自私自利。

 

「棄智絕巧」使人不以小智小慧勝人,不以競爭謀取個人利益,可以保持少私的境界。

 

老子這種修養功夫是針對人性自私多欲的弊病而說的。

 

反智崇儉、見素抱僕的教育,具有消極淨化心靈的作用,實施的原則是避免給予受教者過多的物欲刺激,或不當的誘因。

 

至於積極教育功能的發揮,則需另覓指導原理。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8 10:03 , Processed in 0.0781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