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學校制度】 SchoolSysteminBrunei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汶萊是個產油小國,國家雖小卻富有,因之其境內之教育及衛生醫療服務均免費。
汶萊於一九六三年以前仍為英國屬地,一九八四年獨立,全國面積有五、七六五平方公里,人口依一九九五年之統計約有二十七萬人。
汶萊教育措施均依照一九七六年教育委員會(EducationCouncil)之報告而行。
該報告書主要重點,依史代衢(C.T.Stege)之整理可歸納為下列數項:第一,將馬來語設定為中、小學之主要教學用語言;
第二,提升中、小學生英語使用程度;
第三,提供汶萊人民九年之教育:小學六年,中學三年;
第四,透過審定共同課程內容,以確立教育之共同標準,免除受教育權之不平等;
第五,確保中學教育能普遍化以符合所有學生之需求;
第六,加重宗教教育,以符合憲法之要求;
第七,使所有汶萊人都能發揮自己所長,以應國家之需;
第八,增進國民對國家之認同與忠心,必要時得配合國家之需要而調整教育。
汶萊教育制度基本上仍保留英國學制形式。
小學有六年;
中等教育分為初級中學與高級中學,初級中學三年,高級中學兩年,另有修業年限三年之職業學校。
十六歲以後之擴充教育,稱為「第六學級」(Sixth-Form)。
至於高等教育,汶萊境內與不丹相類並未設有學校,故政府提供相當多之獎學金供學生留學之用,學生則大多到英國或其他鄰近國家修習。
師範教育共設有兩所師範學校,修業年限為三年,中小學師資均在同一機構培養。
第一年所修習之課程均相同,第二年開始便分為中學教師組與小學教師組。
小學教師組之主修課程為:教育、馬來語、英語、體育,另加兩科專門科目。
中學師資組則修習教育、馬來語、英語、體育、數學、科學,及兩種專門學科。
中小學若依教學使用之語言來分,則有三種:一為英語學校;
二為馬來語學校;
三為中文學校。
英語學校約為馬來語學校之兩倍,學生人數亦相對的為兩倍以上。
中文學校曾於一九七五年時被改成英語學校,以英語為教學用語言。
英語學校之女生常多於男生,但馬來語學校之男生卻往往多達女生之兩倍。
小學四年級,學生若欲上公立之英語學校,必須通過英語能力測驗。
小學畢業後必須參加「基本教育證書考試」(PrimaryCertificateofEducationExamination)。
初級中學畢業生則需參加「教育初級證書」(JuniorCertificateEducation)考試;
高中畢業後,就讀英語學校者,則參加尋常級(O-Level)「汶萊劍橋普通教育證書」(BruneiCambridgeCertificateofEducation)考試;
就讀馬來語學校者,則參加高級(ALevel)「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SingaporeCambridgeCertificateofEducation)考試。
值得一談的是其成人教育,一九七○年代,汶萊之成人中心已設有二十三個,但除了小學識字班以外,其他班別均得繳交註冊費與學費。
成人教育班亦招收中學畢業生。
汶萊是多民族國家,常使教師、學生遭遇到語言紛歧之困擾,因而教師一般要學會使用至少兩種語言。
國家教育之發展是否會受到多種語言之影響,是頗受重視的課題。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