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杜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0:5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杜威

 

Dewey,Joh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杜威(1859~1952)為美國哲學家及教育家;

 

從十九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杜威的教育思想,不僅影響到了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同時對於土耳其、日本、中國及蘇聯的教育改革,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杜威在哲學思想上,可以算是一位折衷主義者,因為他調和了甚多哲學上對立的思想,如:心與物、個人與社會、知與行、動機與結果等。

 

杜威認定經驗是人與環境交互作用下的產物;

 

經驗是存有中的一項特殊存在。

 

由於人與環境的交互活動是一持續不斷的歷程,而且也是永無休止的一種活動,除非人的生存活動畫上了休止符。

 

因此人的經驗是不時地作出改造,作出重組與重建。

 

杜威可以說是一位非常重視經驗與教育相互結合的教育哲學家,他了解到教育問題的探討,必須與人、自然、社會、心理、經驗等作關聯性的探討;

 

否則,若對「教育」作孤立性的探究,就會使教育的問題失去了真實的面貌。

 

杜威在提到教育與經驗時,曾有一個明確的引申,他借用林肯(AbrahamLincoln,1809~1865)總統的語法說道:「教育是為經驗」(Educationforexperience)、「教育是利用經驗」(Educationbyexperience)及「教育是屬於經驗」(Educationofexperience)。

 

因而杜威在界定教育時,就強調教育乃是經驗的的重組、改造、轉變、重建的一種歷程。

 

人在與教育情境的互動中,自然會形成經驗。

 

經驗是會生長的,即經驗的意義是會增加的;

 

教育便是個人經驗永不休止增加其意義的一種經驗重組歷程。

 

杜威不同意將教育視為個人未來生活的預備,因為如此一來,個人的生活歷程便與教育歷程發生了脫節的問題。

 

這樣不但使受教者心理上產生延宕的作用,失去了學習的動機,同時受教者的經驗,亦無法作出適當的成長。

 

經過三十年代進步主義教育的實踐,杜威體認到並不是一切的經驗都合乎教育的需要;

 

經驗必須符合倫理的、價值的要求,才合乎教育性的經驗。

 

另外將生活與教育作一緊密的結合,實是杜威「教育即生活」一說鼓吹下的結果。

 

杜威是信奉科學思想的教育家,他認識到人類心靈的活動是智慧性的活動,有目的與手段的意義,不是受著因果律及刺激與反應的支配。

 

他以為心靈不是一種固定不變的存在形式,也不是一束能力的集合,心靈是在個人解決疑難問題時,才出現的一種思考歷程。

 

他以遇到疑難、界定問題、提出假設、引出結果及求證結果所形成的歷程,作為有效思考的規準。

 

這是以解決問題、發現新知為出發點的運思過程。

 

基於此一認識,杜威又主張知識應是解決問題或求取進一步知識的工具;

 

更重要的他強調知識必須有驗證的基礎,否則便難以稱之為知識。

 

這就是為什麼杜威的哲學思想,又名之為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及工具主義(instrumentalism)的原因。

 

教育實施上,杜威希望受教者是一個獨立的思想個體,他不僅能夠正確地運用思想去解決他個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對作為一個民主社會中的自由公民,也能善盡其本分。

 

所以在教育的各項活動中,杜威不贊同以書本知識的認知、熟習、應用為教學的目標;

 

他所認同的是從現實社會生活經驗中,培養解決問題、創造情境、利用經驗的能力。

 

故而思想的有效性,便成為他教育論點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一般傳統教育的理論,多認為個人需要獲得社會的種種文化內容,個人的心靈是由外在的思想、觀念加以形成的,而杜威則肯定受教者有其可發展的自然因素,教育應該是由內而外的發展才對。

 

基於此項認識,杜威對兒童進入學校的初期,就不認為兒童內心是空無所有的一個個體。

 

以往學校多被認為是孤立的一種社會團體,似乎不在社會經驗活動範圍之內。

 

杜威從教育有著二個基本的開端:一個是心理的,另外一個是社會的,確認了學校是現實生活經驗歷程中的一個環節。

 

學校將現實的社會生活經驗加以簡化、純化,以便維持其均衡,而產生教育的意義。

 

教師是社區的一分子,而不是另一社會組織遣派的一員。

 

由於教育和經驗的緊密結合,教育的內容,自然是取自於社會生活經驗。

 

同時,在利用經驗作為教育內容時,配合學習者身心的發展階段,使個人經驗的重組與社會生活經驗交相配合。

 

這便自然地使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相互兼顧了。

 

杜威在教育方法上,強調的是動態的教學方式、活動的教學方式、問題解決的教學方式;

 

他不強迫兒童作出學習的活動,他是利用興趣原理,讓兒童在有目的的活動中,使興趣與努力相結合,有效地達成教學的目標。

 

杜威終其一生,都在鼓吹民主、自由、科學的價值,他一生沒有離開過教學的工作崗位,因此他的學生眾多,著作豐富。

 

較為重要的名著有:〔心理學〕(1887)、〔應用心理學〕(1889)、〔倫理學〕(1908)、〔思維術〕(1910)、〔興趣與教育〕(1913)、〔明日的學校〕(1915)、〔民主主義與教育〕(1916)、〔哲學的重建〕(1920)、〔經驗與自然〕(1925)、〔藝術與教育〕(1929)、〔蘇聯與革命世界的印象〕(1929)、〔穩定性之追求〕(1929)、〔藝術即經驗〕(1934)、〔經驗與教育〕(1938)、〔邏輯探究之理論〕(1938)、〔今日教育〕(1940)、〔學校與社會〕(1943)、〔人的問題〕(1946)、〔認知與所知〕(1949)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8 15:46 , Processed in 3.28006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