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抗拒誘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0:24: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抗拒誘惑

 

ResistancetoTempt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抗拒誘惑是測驗學生作弊的情形。

 

哈特舜(HughHartshorne)和梅(MarkMay)早期曾作社會學習的研究,來了解兒童的「道德性格」。

 

在他們的實驗中(總共測試一萬一千名年齡從八歲到十六歲的兒童),哈、梅二氏讓兒童有欺騙、說謊或偷竊的機會。

 

每一項測試可以引誘兒童去做純為個人所得而不欲人知的事,同時,在每一個情境下兒童都不知其行為已被觀察。

 

例如兒童被引誘在考試時抄寫別人的答案,或在遊戲中、運動競賽時、回家做功課時有作弊的行為。

 

這些兒童受測試的情境很多,包括:家庭、學校、社區活動中心、遊樂場及教堂等。

 

哈、梅二氏從研究中得到的結論是:兒童的誠實行為受到情境和諸如懲罰、獎賞與順從壓力等因素的影響更基於受到良心的影響。

 

因此他們認為兒童無法截然被畫分為欺騙組和非欺騙組。

 

如果誠實是一種人格特質,那麼他們推論兒童不論在家裡和學校,都會因誠實的特質而抗拒誘惑。

 

然而,他們發現誠實乃依環境而定。

 

幾乎所有的兒童在某些情境下是不誠實的,在受人監視或需費力去欺騙時,最有可能表現出誠實的行為。

 

兒童之所以沒有欺騙,與其說是誠實,不如說是警覺。

 

就整體而言,在團體的壓力下,兒童有集體欺騙或不欺騙的情形,倒不是因個人的誠實與否所致。

 

後來,柏頓(RogerBurton)用比較先進的資料分析技術,重新分析哈、梅二氏的研究資料,選擇了六項比較可信的欺騙情境,然後發現的確有所謂「誠實因子」的證據。

 

有些兒童傾向於一致性的誠實,有些兒童則傾向於一致性的不誠實。

 

儘管如此,兒童的誠實還是看情況而定。

 

其後,有關抗拒誘惑的研究結果也和哈、梅二氏的研究有部分的吻合,不過規模都比較小。

 

以赫撤林頓(MavisHetherington)和費德曼(SolomonFeldman)的研究為例,他們研究大學生在三項考試中作弊的情形。

 

百分之五十九的學生在三項考試中,至少有一項作弊;

 

百分之六十四在三項中作弊二項;

 

三項皆作弊者占百分之二十二。

 

其中最誠實的有百分之六,僅在一項考試中有部分的作弊。

 

因此,作弊有所謂個別差異和作弊量多寡的說法。

 

不過,這些研究並末考慮學生在該考試科目所具備的能力。

 

有些學生作弊較少或者甚至不作弊,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學科能力好,而沒有作弊的需要。

 

總之,學生個別能力上的差異,很可能用來說明作弊上的差異情形。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3:39 , Processed in 0.12010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