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快樂主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0:2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快樂主義

 

Hedon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快樂主義」指在道德實踐方面,以追求快樂作為唯一的目標。

 

早期的快樂主義者所說的快樂含有身體及精神兩方面;

 

前者指慾望的追求及滿足,後者指心靈的平靜與安祥感。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即有這類快樂主義的思想,如楊朱將人生最高的目的視為追求肉體的快樂,他說:「人之生也奚為哉?

 

為美厚爾!

 

為聲色爾!」

 

他取衛國端木叔的例子,敘述端木叔如何「修建臺榭園林及池沼以為樂,恣享飲食聲樂姬妾以自娛,又如何暢意遊玩,縱情揮霍」。

 

最後評贊他是:「達人也,德過其祖矣。

 

其所行也,其所為也,眾意所驚而誠理所取。」

 

楊朱認為這種自享多福的自我快樂論能做統一性的最高目的,可以包涵人類全體一切欲望而得到最大的和諧與滿足,又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

 

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與楊朱大約同時的西方社會,則有阿銳斯弟帕士(Aristippus)提出相似的看法;

 

一方面接受了其師蘇格拉底(Socrates)的「道德是知識」的主張,一方面有感於蘇格拉底死前之從容不迫,認為人生應以追求樂趣為至高目的。

 

認為快樂當前時,應盡情享受,然而在衡量如何追求快樂時,所依據的是個人的理智,一個缺乏理智的人就很難有並享受快樂,也就會畏縮不前,造成痛苦。

 

至於快樂程度的高低,則要看快樂的強度而定。

 

依此派主張,將肉體的快樂置於精神快樂之上。

 

但也認為若縱情一時追求快樂,反而會招來痛苦,所以主張應當控制快樂而不應反被其所制。

 

這項了解,有賴於理智的運用,故理智是追求快樂的工具。

 

這類觀點影響到其後的伊比鳩魯(Epicurus),而有伊比鳩魯學派之產生。

 

伊比鳩魯首先將快樂加以界定,區別了身體的快樂及精神的快樂,而專注於後者,且視之為內心恬靜的快樂感。

 

故伊比鳩魯的快樂是身心無痛苦,類似消極的快樂,不似亞里士提普斯主張的積極的快樂。

 

伊比鳩魯甚至認為只有平靜的心態才能獲致平安,一有欲求產生即是痛苦的開始。

 

故主張快樂不是由縱欲而來,而是在於抑制欲望。

 

快樂主義分別有心理快樂主義和倫理快樂主義兩種。

 

心理快樂主義(psychologicalhedonism)主張:人類一切的行動事實上都是由趨樂避苦的欲望所推動,人們追求的共同目標除了快樂,沒有別的東西。

 

人們可能會偽裝追求比較高尚的事物,但這只不過是幻覺;

 

除此之外,一切欲求的特殊對象都只是由於它們會帶來快樂而欲求。

 

心理快樂主義的基本主張可以概括為三項:(1)每個人都只求他自己的快樂與幸福;

 

(2)每個人必然只追求盡量擴大自已的快樂;

 

(3)每個人都只依據他最強烈的欲望而行動,而且只有快樂的思想才足以激發行動。

 

倫理快樂主義(ethicalhedonism)則認為:快樂與痛苦是評估行為價值的判斷標準,因此也應當視為一切實踐推理(practicalreasoning)的基礎。

 

其基本主張有:(1)快樂是人生中唯一而且最高的善是一種「內在的善」(intrinsicgood);

 

(2)人類應該追求快樂;

 

(3)人類行為的道德價值端視這些行為是否產生快樂來決定。

 

屬於倫理快樂主義的功利主義認為:每個人有義務在生活中盡可能去追求最大的快樂與最少的痛苦。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3:30 , Processed in 0.09374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