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2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洛依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9:21: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洛依德

 

Freud,SigmundB.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佛洛依德(1856~1939)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其理論對人性的解釋、人格的形成與結構、行為的動機和潛意識等,均有獨特的見解,也廣泛而深刻地影響文學、哲學、史學、醫學、藝術以及宗教等領域的研究。

 

佛洛依德於一八五六年五月六日出生於奧屬莫拉維亞的小鎮佛萊堡,是猶太人。

 

在他四歲時,全家遷往奧京維也納,一八七三年入維也納大學學醫,一八八一年獲得博士學位。

 

一九三八年在納粹分子脅迫下,離開維也納到倫敦,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三日逝世,享年八十四歲。

 

佛氏對精神分析感興趣,源於他跟精神病學家布魯爾(J.Breuer)合作,用催眠術治療歇斯底里症的病患。

 

一八八六年他到法國跟夏寇(J.M.Charcot)學催眠術。

 

回維也納之後,認識催眠治療的局限性,改用自由聯想,以挖掘患者已遺忘的早期經驗。

 

在治療過程中,發現患者常有抗拒現象,而體認到這正是欲望被壓抑的證據,因此提出潛意識的概念。

 

行為背後的動機,常不為當事人所能了解和覺察,因此稱之為潛意識的動機。

 

此外,佛氏也提出被壓抑的潛意識與性欲有關,而有效的治療有賴於患者與治療者之間關係之建立,經由移情(transferences)來治療。

 

後來,他的一些弟子,如阿德勒(A.Adler)、容格(C.G.Jung)和蘭克(O.Rank)反對他的泛性論,先後背離而自立門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他不斷修正和發展自己的理論,提出生與死的本能:生的本能指個體為了生存,不斷創造;

 

而死的本能指個體趨向破壞、攻擊與憤恨。

 

在人格結構論裡,以本我、自我和超我闡述人格的動力關係。

 

本我遵循快樂原則,要求立即滿足需求;

 

自我是人格中理性的部分,依現實原則來活動,扮演調節的角色;

 

超我是依道德原則來活動,扮演監督的角色。

 

佛氏也認為焦慮源自本我衝動、自我和超我約束之間的衝突,為了減低或消除焦慮,而採取防衛作用;

 

常見的防衛作用,包括壓抑、否認、合理化、反向作用、替代等。

 

佛氏的理論對潛意識、衝突、焦慮與防衛、行為動力、人格結構與發展以及心理困擾的成因與治療都有極大的貢獻,但其理論也受到批評,如缺乏有系統的蒐集資料和解釋、過於強調性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以及從機械觀來解釋行為,忽略人的自由意志與對未來目標的追尋。

 

佛氏著作浩瀚,入門書有下列數種:〔夢的解析〕(TheInterpretationofDreams)、〔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ThePsychopathologyofEverydayLife)、〔性學三論〕(ThreeEssaysontheTheoryofSexuality)、〔精神分析導論〕(GeneralIntroductoryLectureson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綱要〕(AnOutlineofPsychoanalysis)等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8 12:5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