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至亂大本】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8:57: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天梁 於 2013-8-23 14:21 編輯

至亂大本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至亂」是指國家社會沒有禮義法統、君師人倫,至為混亂的狀態;

 

相對的,禮義法統、君師人倫則是人可與天地同樣長久的根本原理,也就是「大本」。

 

「至亂大本」的說法見於〔荀子.王制篇〕:「天地者,生之始也;

 

禮義者,治之始也;

 

君子者,禮義之始也;

 

為之、貫之、積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

 

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

 

君子者,天地之參也,萬物之摠也,民之父母也。

 

無君子,則天地不理,禮義無統。

 

上無君師,下無父子,夫是之謂至亂。

 

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始則終,終則始,與天地同理,與萬世同久,夫是之謂大本。」

 

意思是說天地是萬物生長的原始根本,禮義法度是行政治理百姓的原始根本,有德的君子是禮義法度的原始根本,積善成德、力學不倦則是君子的原始根本。

 

所以說天地生育君子,君子治理天地。

 

唯有君子能參贊天地的化育,總理萬事萬物,作人民的父母。

 

沒有君子必天下大亂,也就沒有禮義法度、人倫秩序可言。

 

上無君師可法,下無父子之親,這樣的社會可說是至為混亂的狀態。

 

須知人倫關係有如圓環,代代相承,始終不息(如原為人子,後為人父,父死子繼,延綿不絕),與自然原理相同,萬世長存,可說是最重大的根本原理。

 

根據荀子「天地生之,聖人成之」的理論,自然長養萬物,還有賴聖人君子制定禮義法度以治理之。

 

君子是治法之原(參見「至平」),禮義是人道之極。

 

唯有禮法制度可以別貴賤、賢愚、長幼、親疏;

 

唯有尚賢使能,明分使群,使人人各安其分,各守其職,禍亂紛爭才無由而起。

 

反之則如〔富國篇〕中說:「無君以制臣,無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縱欲。

 

欲惡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則必爭矣。

 

……離居不相待則窮,群而無分則爭。

 

窮省患也,爭者禍也。

 

救患除禍,則莫若明分使群矣。」

 

若無禮義法度規範人群關係,不免彊脅弱,智欺懼愚,少陵長;

 

如是「則老弱有失養之憂,而壯者有分爭之禍矣。

 

事業所惡也,功所好也,職業無分。

 

如是則人有樹事之患,而有爭功之禍矣。

 

男女之合、夫婦之分,婚姻聘納送逆無禮,則人有失合之憂,而有爭色之禍矣。

 

故智者為之分也。」

 

而「分莫大於禮」,禮義法制正所以建立人倫關係的軌範,人群百工之職分,使人類社會長處和平安樂,如〔王霸篇〕中說:「上莫不致愛其下,而制之以禮。

 

上之於下,如保赤子,政令制度,所以接下之人。

 

……君臣上下,貴賤長幼,至於庶人,莫不以是為隆正,然後皆自內省以謹於分,是百王之所以同也,而禮法之樞要也。

 

然後農分田而耕,賈分貨而販,百工分事而勸,士大夫分職而聽,建國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總方而議,則天子共己而止矣。

 

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而禮法之大分也。」

 

(參見「治辨之極」)總上可知,荀子認為治亂之源,唯在君師禮法,可以說在政治上荀子主張「人治」(即「德治」)與「禮治」,及由君子所行的「法治」(因荀子以為「有良法而亂者,有之矣;

 

有君子而亂者,自古及今,未嘗聞也。」)。

 

唯有有德君子根據禮義法度建立的人群社會,才能長治久安,免於禍亂,使人類文明的成就,足以與天地並存。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5:31 , Processed in 0.09081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