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至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8:56: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至善

 

SupremeGood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至善」在〔大學〕裡有「止於至善」一句,意為一個最理想的境界。

 

「至善」是自古希臘以來西方倫理學中常見的概念,指道德的最高目的,是所有人都尋求的最高的善。

 

但對於「至善」的解釋,各派的倫理學家則說法不一。

 

柏拉圖(Plato,427~347B.C.)認為「至善」就是善的理型,是理型世界(WorldofIdeas)中最高的理型,也是一切道德的最後依據。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則認為人是理性的動物,理性是區別其他一切存有的主要標誌,理性的活動就是人的本性,因此,發揮理性的功能--理智沉思就是至善;

 

此外,人的各種功能或才能都發揮到完滿的境地也就是至善,就是幸福。

 

人生的目的即在求得至善,至善就是幸福。

 

幸福主義(或快樂主義)倫理學家德謨克里特斯(Democritus,460~370B.C.)、伊比鳩魯(Epicurus,314~270B.C.)等人則以為生活的目的是幸福或快樂,幸福即是至善。

 

但是幸福並不是指官能享受,而是指心靈的寧靜、精神的愉悅。

 

中世紀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大師聖多瑪斯阿奎納(ST.ThomasAquinas,1225~1274)認為真正的幸福只存於上帝,稱為最高幸福,也就是至善。

 

上帝賦予人一種自然的傾向,即尋求全福,必須不斷地接近上帝才能達到,得近上帝就是人的至善。

 

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認為至善是最完美的道德境界,是道德和幸福的精確配合。

 

康德說:「德性……也就是至上的善。

 

但是還不是完全圓滿之善,還不是有限的理性存有的欲望官能的一個對象,因為要想成為這個對象,還需要加上幸福才行。」

 

康德認為從古希臘哲學時期開始,倫理學上便有何謂「至善」的爭論。

 

斯多噶學派(Stoics)以為德性是至善;

 

伊比鳩魯學派(Epicureanism)把幸福視作至善。

 

康德以為這兩種學說都是片面的。

 

為了調和唯動機論和功利主義、禁欲主義和幸福主義的衝突,康德以「至善」概念來解決這個實踐理性的「二律背反」(Antinomie),把「至善」的實現推到了「物自身」(thing-in-itself)的世界。

 

康德把「至善」作為最高的道德目標。

 

善就是在不受任何偏愛的影響下,完全出於「應該」而在實踐上是必然的行為。

 

善行不在於獲得什麼利益,而在於它所作出的犧牲,在於完全出自「應該」的道德律令。

 

要使道德法則成為自身絕對至善,而不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就必須把人當作道德的主體,看作自身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每個人服從自己的且普遍的道德法則,從而實現絕對的意志自律和自由。

 

此概念可說是十八世紀德國政治理想的一種表現。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9:25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