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自由與尊嚴之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8:54: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由與尊嚴之外〕

 

[BeyondFreedomandDignit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自由與尊嚴之外〕是美國心理學家施金納(B.F.Skinner)的通俗著作;

 

該書一九七一年出版,隨即成為全美暢銷書達二十週之久,使得施金納的行為主義觀點成功地進入一般民眾心中。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的一項調查發現,施金納被公認是美國當代最具知名度與影響力的心理學家。

 

作為一位心理學家,施金納的終極關懷是人類的生存延續。

 

然而,不同於柏拉圖(Plato)、摩爾(T.More,1478~1535)、培根(F.Bacon)、赫胥黎(T.Huxley)等人採取政治或道德的烏托邦途徑,施金納採取科學實驗的途徑,將行為科技運用到人類社會的改造上,試圖藉著文化的設計,來建立一個美麗的新世界。

 

歷來的學者大都假定,人的身體內部存在著所謂的「心靈」、「人格」、「自我」(即「內在人」)這類的實體。

 

他們意圖藉由「內在人」的作用來解釋人類的行為,也就是把「內在人」當成一切行為的起點或原因。

 

它發生、並創造一切行為,而且是自主的,因此有時亦稱做「自主人」。

 

這種「把行為歸因於內在心靈作用」的觀點,施金納稱之為「心靈論」(mentalism)。

 

施金納批評這種「內在人」的觀點,建立在人們的無知之上,只被用來說明我們無法解釋的事情,卻未能對人類行為的原因做進一步的探究。

 

因此,在面對當前世界的人口爆增、糧食不足、環境汙染、核子戰爭等危機時,心靈論者也只能高唱「超越自我」或「改造人心」等空洞的論調,顯然無助於化解這些危機。

 

施金納的行為心理學提供了嶄新的途徑;

 

他不再訴諸於人類的內在特質,而運用行為的科學實驗分析,直接去探究外在的環境與人類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並藉此來解釋、預測與控制人類行為。

 

依照施金納的看法,當前世界的危機都與人類行為有關,無法靠物理與生物科技來解決,必須藉助於「行為科技」,而這種技術來自行為的科學實驗分析。

 

心靈論者認為,人是自由的。

 

他一方面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另一方面也為自己的行為成就獲得榮耀與尊嚴。

 

「自由」與「尊嚴」,可說是心靈論的核心。

 

然而,行為的科學分析卻把個人行為的責任與成就都歸因到環境上,無疑地貶抑了「自由」與「尊嚴」的概念。

 

難怪引起心靈論者激烈的反擊與批判,也引發了「價值」問題的討論。

 

施金納撰寫本書,即是試圖駁斥傳統心靈式的論點,並極力倡導運用行為科技來解決當今世界的危機。

 

施金納在書中指出,人類社會過去幾乎都採取嫌惡的控制手段。

 

當時,「自由」的文獻指引人們逃避或攻擊那些企圖惡意控制他們的勢力,其貢獻在於消除了一些政治、宗教、教育上的惡劣措施。

 

遺憾的是,這些「自由」文獻卻誤以為一切的控制都是嫌惡的、負向的,應該完全加以避免,而完全忽略了「正向控制」的存在。

 

對施金納而言,「自由」只是一個虛構的概念;

 

它被用來描述處在某種環境狀況下的心理感受。

 

他認為,只有放棄一切嫌惡的控制,改採「正向的控制」,才能帶給人們「自由、快樂」的感覺。

 

然而,自由文獻對於「控制」的嚴重誤解,卻妨礙了社會的改善,這也是施金納呼籲人們超越「自由」概念的原因所在。

 

責任是和「自由」伴隨著出現的概念;

 

一般認為,只有「自由人」才能為他的行為負責。

 

然而施金納認為,責任只是一個空洞、無用的概念,是一個來自嫌惡控制的概念,意味著「人們應該做出某種行為,否則必須去面對嫌惡的後果」。

 

由此看來,自由與尊嚴的文獻其實仍然保留著懲罰的手段,所以並不能真正帶給人們幸福。

 

施金納呼籲,唯有運用行為技術去實施完全免除懲罰的正向控制,才能讓人們活在自由與尊嚴的感覺上。

 

書中,施金納也對「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分析。

 

依他看來,「文化」指的是一套讓人們學習到某些特定行為的增強構成關係,而出現在構成關係中的增強物,就是所謂的「價值」。

 

文化可能繼續生存下去,也可能滅亡消失,無論如何,它一直處在演進之中。

 

任何有助於人類生存延續者,即是具有「價值」;

 

「生存延續」被視為文化最根本的唯一價值。

 

文化必須合理而穩定,但也必須要有變化。

 

如果人類想要繼續生存發展,就必須對文化進行有益的設計,而這必須藉助於行為科技。

 

由於心靈論者盲目地堅守「自由」與「尊嚴」概念,阻礙了行為科技的運用,因此施金納呼籲人們要超越「自由」與「尊嚴」這類的空洞概念,以便使人類社會真正獲益。

 

隨著這本書的出版,卻也引發世人的兩極反應;

 

有人讚美施金納,把他當成救世主;

 

也有人憎恨他,視他如惡魔。

 

為澄清外界對該書的許多誤解,施金納後來撰寫了〔關於行為主義〕(AboutBehaviorism,1974)一書,提出辯駁與說明。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5:49 , Processed in 0.15625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