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自我控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8:36: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我控制

 

Self-Contro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自我控制(自制)是心靈中的理性對情緒、情感、欲望、需求或本能的控制,是在社會關係或道德規範的要求下,逐漸培養出來的意向力,用以控制自己的偏好和短暫的衝動。

 

在中西很多哲學家的理論中,心靈中的理性和情緒(或情感、欲望等)處於對立的狀態。

 

情緒是較低級的心靈狀態,並不是人所獨有,動物也有情緒作用。

 

不過動物的情緒作用簡單,多是本能方面的反應。

 

而人由情緒所引導或推動的行動往往都是物慾和私慾的表現;

 

自由人和道德人絕不由情緒主導其行動,唯有經理性對情緒加以控制或節制,才能成為自由及道德人。

 

個人的真正幸福也唯有透過理性對情緒的節制才能達成。

 

我國〔中庸〕說: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便是用理性節制情感的說法,「節制」即是靠自制。

 

在有關德性(virtues)的理論中,蘇格拉底(Socrates,470~399B.C.)及柏拉圖(Plato,427~347B.C.)均主張德性是理性控制或壓抑情緒的結果,如勇敢是對畏懼(fear)的控制,節制是對追求逸樂的節制,如果讓這些自然的情緒引導行動,必然會成為自我毀滅或反社會的行動。

 

與這個看法比較不同的是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他主張德性不是完全壓抑情緒的結果;

 

相反的,在德性的形成過程中,情緒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因為德性絕不可能是違反自然的結果。

 

當代道德教育的理論家,如卡爾(D.Carr),主張有些德性實際上是在理性協助下發抒情緒的結果,如同情(sympathy)及對別人的關懷(considerateness)。

 

總之,自制明顯的表現在社會情境中,在和別人相處時,適當的自制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主要條件。

 

社會學習理論以為自我控制就是一種道德表現,訓導上也以發展學生的自制能力為重要的訓導技巧。

 

雷德爾(FritzRedl)和華田保(WilliamW.Wattenberg,1911~)訓導模式(TheRedlandWattenbergModelofDiscipline)中所提到的各種具有影響力的技巧,其中之一就是支持學生的自制(自制);

 

包括注視學生(eyecontact)、接近學生(movingcloser)、鼓勵(encouragement)、直接的控制(proximitycontrol)、利用幽默(humor)、發出信號(sendingsignals)和善用忽視(ignoring)等方法。

 

雷德爾和華田保認為學生發生偏差行為,是由於失去自制,所以最佳的矯正技巧就是幫助學生控制他們自己的行為。

 

自制的技巧是抑制的,但不是強有力的、攻擊性的或懲罰的,其目的在幫助學生,使學生自己幫助自己。

 

當教師發覺學生接近失去自制的邊緣時,教師就應該使用自制的技巧,使學生的行為在變成不能接受的行為之前受到抑制。

 

雷德爾和華田保提出五種支持自制的技巧如下:第一,發出信號:教師使用此種技巧,首先發出信號,表示教師知道學生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他們的行為是不得贊同的。

 

此種技巧所使用的方法有注視、蹙眉、搖頭等;

 

在偏差行為最早期的階段,這些信號的效果最好。

 

第二,直接的控制:當學生們對教師所發出的信號沒有反應時,教師可能就要嘗試使用直接的控制。

 

教師要移近違犯規則的學生,以傳遞教師已經知道學生行為的信息,及願意幫助他們。

 

由於教師的接近,使得學生提出力量,這股力量使得學生再獲得自制。

 

通常只要教師移動,接近學生即可,但是有時候可能也需要附加友善地摸摸學生的肩膀或頭,才能產生效果。

 

第三,表示興趣:有時原有良好自制的學生,對教師所指定的作業失去興趣時,就會開始表現偏差行為。

 

這時教師可以走近學生,同時對他們的工作表示興趣;

 

教師如此做,可能改正學生的行為,如教師可以向某一個學生說:「我已經看出你已經做完前五題了,但是,我相信在這一節下課之前,你一定可以做完全部的習題。」

 

但如果學生失去或感覺他們沒有能力做完教師指定的作業時,這種技巧就沒有效果。

 

第四,利用幽默:幽默是一種愉快的方法,此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知道他們已失去自制。

 

幽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教師要表現溫和,有時候要伴隨著微笑。

 

幽默的例子,如說:「哦!

 

怎麼有這麼多小鳥的叫聲,我一時間幾乎忘了是在教室裡。」

 

但是教師必須慎重,不要使用諷刺或取笑,那是懲罰性的技巧,而非支持性的。

 

第五,慎用忽視:在特殊的情況下,如果學生正在試探教師,則教師偶爾使用忽視,也是一種適當的技巧。

 

教師忽視不適當的行為,可使學生的試探得不到注意而自動停止。

 

但教師應該十分小心,以免學生以為教師的觀察力不夠靈敏。

 

此外,鍾斯(FredericH.Jones)於一九七九年提出鍾斯訓導模式(Jones'sModelofDiscipline),其主要概念是在幫助學生支持他們自己的自制。

 

他提出三種技術。

 

第一是肢體語言:有眼光注視、身體接近、身體姿態、事實表達和手勢;

 

第二是刺激系統:有真實的刺激、祖母規則、教育價值、團體關懷;

 

第三是提供有效率的幫助:有三個步驟,是建構教室組織、繪製教室分配圖,以及給予學生幫助。

 

訓導的基本假設是所有的學生都想表現良好的行為,其所以會有偏差行為的出現,乃是因為學生失去了自制,因此訓導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增加他們的自制力。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5:50 , Processed in 0.09375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